首页 - 内蒙古新闻 - 国内 - 国际 - 文化 - 教育 - 旅游 - 美食 - 健康 - 汽车 - 楼市 - 娱乐 - 体育 - 道德法制 - 草原社区 - 草原家园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您当前的位置 :新闻中心 > 娱乐新闻 > 音乐 正文   
转播到腾讯微博
中歌榜提名揭晓 李宇春周笔畅张靓颖同台撞色
内蒙古新闻网  11-12-23 10:41 打印本页 来源: 腾讯娱乐  
 

  12月22日下午,《2011北京流行音乐典礼》提名揭晓新闻发布会在京举行。汪峰、谭维维、周笔畅、杨幂、魏晨、刘惜君、曾轶可、薛之谦等歌坛“中坚力量”与“新生代”济济一堂。

  发布会现场公布了年度最受欢迎男女歌手、最佳专辑、最佳创作歌手在内的16组单项大奖提名,并宣布颁奖典礼将于2012年1月19日在国家奥体中心体育馆举行。当天,05年快女前三甲李宇春、周笔畅、张靓颖不仅罕见同台,还不巧“撞衫”同穿红色礼服的三人也将共同争夺今年中歌榜内地最佳女歌手的奖项。

  李宇春:大家都“垂垂老矣”

  当天,李宇春一身红衣亮相,一登场便引来粉丝阵阵尖叫,心情大好的她还玩儿起冷幽默,谈到和周笔畅、张靓颖同台,她说,其实刚刚看到他们自己的潜台词是:大家都“垂垂老矣”,但在我看来大家是都更加成熟,而且现在都活跃在歌坛上。之后,在宣布最佳女歌手提名时,李宇春开玩笑称:“我要揭晓的这项提名,得奖的人首先必须要很瘦才行,因为是最受(瘦)欢迎女歌手,还好韩红姐今天不在,不然会好尴尬。”一连串的妙语逗得在场粉丝哈哈大笑。

  “05超女前三甲”角逐两项个人音乐大奖

  鲜少同台的的“05超女前三甲”李宇春、周笔畅、张靓颖成为发布会当天的焦点。此番李宇春、周笔畅与张靓颖不仅获得多项个人奖项提名,更集体入围“年度最佳女歌手”提名、“年度最受欢迎女歌手”提名,这样的绝妙之举,让三人自己都直呼实在“太巧”。

  张靓颖连续五届拿到《北京流行音乐典礼》年度最佳女歌手,2011年她推出以舞曲风格为主的大碟《改变》,她拥有四首季度金曲奖作品,是所有歌手中最多的。在张靓颖个人获得8项提名的同时,她的团队也获得多达7项提名。其中,阿弟仔凭借《改变》专辑获得2项年度单曲制作人、年度专辑制作人、年度最佳作曲共4项提名,成为获得提名最多的幕后功臣。

  目前影歌双栖的李宇春在2010年养精蓄锐之后,今年专辑《会跳舞的文艺青年》主打“文艺气质”,一口气拿下三首季度金曲,并获得包括创作类的“年度最佳作曲奖”在内的8项个人提名。

  推出第六张专辑的周笔畅在《黑-择-明》中投入了前所未有的心血,“个性”路线走得大胆认真,也如愿收获了多项提名的认可。谭维维今年赴英国制作的新专辑《3》也赢得了多项提名。

  汪峰获十大提名 胡彦斌张杰紧随其后

  内地男歌手方面,年底刚推出内地首部双张摇滚创作大碟的汪峰以10项个人提名和4项团队提名傲领跑。2011年复出的胡彦斌和连续两届“年度最受欢迎男歌手”张杰则紧随其后。

  周杰伦陈奕迅大热 林宥嘉后生可畏

  港台男歌手方面,周杰伦、陈奕迅和新生代实力男声林宥嘉成为最大亮点。周杰伦凭借丰富的创作和制作经验,个人获得10项提名,和团队一起共获得12项提名。陈奕迅2011年专辑、EP都出了佳作,个人获得6项提名,团队方面则是所有提名歌手中唯一一位在单曲制作人、EP、专辑中都获得提名的。而这一年来在《中歌榜》榜单上备受肯定的林宥嘉,凭借团队的出色打造,在个人获得5项提名外,团队也获得6项认可,其季度金曲《自然醒》是今年创作类奖项中唯一一首作词、作曲、编曲、单曲制作人都入围的歌曲。

  张惠妹、孙燕姿“主掌大权”

  港台女歌手中,张惠妹、孙燕姿分别获得7项和6项个人提名。其中最突出的是这两位也都是自己专辑的制作人之一,并获得“年度最佳专辑制作人”提名。 “天后”们对自己的专辑越来越要求“自己掌握”,这也是歌坛发展的趋势之一。

  “制作人”角色与时俱进

  今年单曲、EP发展飞快。去年《北京流行音乐典礼》首度提出“年度最佳EP”奖。今年随着“单曲”影响力加大,“单独”发行和制作的趋势更为明显。比如,获得“年度最佳专辑”提名的陈奕迅《?》、张杰《最接近天堂的地方》都不再有统一的制作人,而是不同制作人分别制作歌曲后收入专辑。因此今年《北京流行音乐典礼》也首度设置了“年度最佳单曲制作人”大奖,鼓励优质单曲的推出。

  曾轶可严爵领跑新生代力量

  《中歌榜》一向倾向于扶持新人。在2009和2010年获得“年度最佳创作新人奖”的两位创作型歌手都在2011年更进一步。曾轶可的专辑《一只猫的旅行Forever 21》带给她作词、作曲、创作歌手和最佳专辑提名,而不到24岁的严爵已经担当自己专辑的制作人,获得最佳专辑和制作人提名。 (文/小西)

[责任编辑 雒扬 ]

内蒙古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内蒙古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内蒙古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联系方式:0471-6659743、6659744、6659725。
网站介绍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网站工作人员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05-2009 内蒙古新闻网 All Rights Reserved.
内蒙古互联网新闻中心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或镜像。新闻热线:0471-6659725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51200600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507213 蒙ICP证:0900361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