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内蒙古新闻 - 国内 - 国际 - 文化 - 教育 - 旅游 - 美食 - 健康 - 汽车 - 楼市 - 娱乐 - 体育 - 道德法制 - 草原社区 - 草原家园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您当前的位置 :新闻中心 > 内蒙古新闻 > 百姓生活 正文   
转播到腾讯微博
玛希毕力格自筹300万兴建福利院 救助22名孤弃儿
 

  现年43岁的玛希毕力格,朴实健壮,1968年3月出生于锡林郭勒盟正蓝旗桑根达来镇五星嘎查,6岁时父母去世,他和哥哥姐姐相依为命,高中未毕业便辍学从事牧业生产劳动。吃百家饭长大的玛希毕力格从小便萌生了一个愿望,长大后一定要帮助像他自己一样的孤儿,让他们拥有欢乐的童年,能安心上学,健康成长。

  1986年8月,玛希毕力格被安排到旗化工厂当工人,然而一个多月后,便因企业破产下岗了,从此,他靠干零活儿谋生。2003年7月,他给上都电厂工地送水,有一天,赶上午休时间工地没人,便主动在工地守护了一中午。工地老板十分感动,就让玛希毕力格为工地送沙子、石料,然后,又将一些土建工程包给他干。就这样,玛希毕力格凭着诚实、勤奋赚到了他人生的第一桶金。

  2006年8月,毛条厂下岗职工萨如拉托亚13岁的女儿乌仁吉嘎被来正蓝旗招生的鄂尔多斯幼儿师范艺术学校选中,可6000多元的学杂费让这个下岗的单亲母亲犯起了愁。玛希毕力格得知后,马上送去7000元钱,让萨如拉托亚十分感动。玛希毕力格告诉她,这钱不仅不用还了,乌仁吉嘎以后的学杂费、生活费他也全包了。

  2008年,玛希毕力格先后投资40余万元,建起了纯公益性的正蓝旗博爱福利院。目前,他的福利院共收养、救助孤儿、弃儿、单亲家庭贫困儿童22人,年龄最小的4岁、最大的18岁。他们当中有20人正在读中小学,2人正在读幼儿园。玛希毕力格不仅承担了他们的读书、生活费用,还雇了阿姨来照顾孩子们的饮食起居。平时,7个念幼儿园和小学的孩子在福利院居住,上中学的孩子在校寄宿。每逢节假日,玛希毕力格和妻子李树芬便放下工地上的活儿,将孩子们接回福利院这个大家庭,为他们换洗衣服,洗澡理发,发零花钱,买肉买菜,集体改善生活,孩子们在这里生活得十分快乐。

  玛希毕力格在旗民政局的帮助下,为符合政策的6个孩子每人争取到每年2800元的救助款。

  2010年5月,玛希毕力格的博爱福利院因城镇建设统一规划被拆迁,他便花钱在小区为孩子们租了一栋楼房。他说,虽然这样开支大一些,但孩子们住得舒服、安全。这些日子,玛希毕力格自筹资金300余万元兴建的博爱福利院大楼正在紧张施工,明年,孩子们便可以搬到宽敞明亮的新家去学习和生活了。这些年,夫妻俩在外包些小工程挣到的钱,也几乎全部投入到孩子们身上了。玛希毕力格说,自己不图什么回报,只要这些孩子也能够和其他孩子一样,有一个快乐幸福的童年,长大后成为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他就心满意足了。(郭海鹏 冰洁)

[责任编辑 范悦怡 ]

战严寒保工期
关爱环卫工人
文化进社区
“两节”鲜花送祝福
警营里的冰雪王国
内蒙古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内蒙古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内蒙古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联系方式:0471-6659743、6659744、6659725。
电话:0471-6659725
传真:0471-6659744
电邮:news@nmgnews.com.cn
零下42度景观
春运客运员“炼”成记
 
“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
2011高考专题
网站介绍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网站工作人员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05-2009 内蒙古新闻网 All Rights Reserved.
内蒙古互联网新闻中心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或镜像。新闻热线:0471-6659725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51200600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507213 蒙ICP证:0900361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