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内蒙古新闻 - 国内 - 国际 - 文化 - 教育 - 旅游 - 美食 - 健康 - 汽车 - 楼市 - 娱乐 - 体育 - 道德法制 - 草原社区 - 草原家园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您当前的位置 :新闻中心 > 内蒙古新闻 > 乌海新闻 正文   
转播到腾讯微博
乌海:建好廉租房给低收入人群一个温暖的家
内蒙古新闻网  11-12-30 16:30 打印本页 来源: 乌海日报  
 

  无论是在温馨家园,还是在康泰小区,或是爱民佳苑、益民小区,不管你敲开哪家的房门,不管你走进谁家,他们都会热情地接待你,请你坐在他们“新家”的沙发上,满面笑容地说着“新家”的美,谈着党和政府对矿区居民和低收入人群的关怀——从平房到楼房,从低矮连片的棚户区到花园社区;告别了雨天的泥泞、冬天的烟尘,脱离了没有固定居所的困境,这样的生活,矿区居民和中低收入群体过去连想都不敢想的事情,今天却变成了现实。

  旧貌新颜——棚户区居民住房的今昔变化

  说起昔日的棚户区,刘存厚老人的眼神里流露出一份沉重:“以前啊,一家三代住着30来平方米的平房。冬天,居民都是一出门就倒脏水,结果脏水结成冰坡,上点儿岁数的人怕滑倒,都不敢出门。春天冰化了,小巷成了泥糊糊,还散发着臭味。夏天,不下雨时,满天荡起的煤灰弄得家里特别脏;下雨了,房顶成了‘筛子’,一家人又大盆小盆地忙着接雨。住得真是不舒服……”

  掀开历史尘封的一页,众所周知,棚户区、采煤沉陷区大多是50年前“先生产、后生活”的“遗物”,有人形容它是“城市里的农村”。一片片低矮破旧的危房,成了一座城市的“疤痕”。

  “土路、泥墙、漏雨、无阳,富的往外搬,穷的凑合扛”,这曾是采煤沉陷区和棚户区居民挥之不去的沧桑与悲凉。

  如今,走进温馨家园、康泰小区、爱民佳苑、益民小区……映入眼帘的是整齐的楼房,功能完善的配套设施,感受到的是舒心惬意的环境。随意走进一户人家,明亮的窗户、雪白的墙壁、锃亮的地板、布局合理的房间……所有这一切都让人感到生活的美好,而更美的是洋溢在人们脸上的幸福笑容。

  执政为民——中低收入群体有了温暖的家

  康泰小区的残疾人孙彦录说起他租住的49平方米的“新房”,一脸满足:“比起我以前租的平房,这房子就像是天堂。不用生炉子,也不用倒炉灰了,一年的租金不到600元,合下来1平方米也就1元钱,居住条件比以前好了不说,租金也便宜了不少。这都要感谢党和政府呀。”

  双腿残疾的刘淑珍行动只能靠轮椅。她说,从结婚到2010年,十几年间她一直是租房生活,所以搬家是常事。“为了省钱,我们就租住在人家的杂物房里。冬天,屋里温度和屋外差不多,孩子写作业时手都伸不直。多亏有了党的好政策,我用分期付款的方式购买了廉租房,结束了我和孩子十多年的租房生活。现在的房子温暖、明亮,而且统一供暖,冬天再也不用受冻了。”

  “党和政府的责任是什么?就是让老百姓过上好日子;就是直面百姓疾苦,勇敢担当起历史的责任与使命。”这是市委、市政府掷地有声的承诺。

  为了实现这个承诺,我市始终把解决中低收入群体的住房难作为重要的民生问题,倾注人力、财力、物力来解决。2007年,乌海市正式启动采煤沉陷区综合治理和棚户区搬迁改造工程,在矿区居住了几十年的居民圆了楼房梦。

  在加快推进采煤沉陷区、煤矿棚户区搬迁改造的同时,我市又实施了廉租房、公共租赁住房和限价商品住房等项目。目前,乌海市实施的保障性住房共有7类,包括城市、煤矿、国有工矿、林业棚户区搬迁改造安置房以及廉租房、公共租赁住房和限价商品住房。

  梦想成真——“新家”生活多姿多彩

  每次到爱民佳苑,都喜欢到社区活动中心转转,看老人们打扑克、下棋,研习书法、唱京剧、跳舞。

  “以前根本就没想到会脱离黑乎乎的矿区,喜欢扭秧歌,看看居住的环境,却提不起精神。现在住上楼房了,小区里有绿地,周围还有公园,我的心情用年轻人的话说就‘阳光’了,组建起了秧歌队、合唱园、舞蹈队,老了老了,活得却越来越有滋味了。”孙玉兰老人在搬出棚户区住上新楼房后,实现了自己组建秧歌队的梦想。

  保障性住房,使矿区居民和中低收入者改善住房条件的强烈愿望不再是虚幻的梦,而在梦想成真之后,他们也要让生活变得更有色彩。

  孙玉兰说:“现在住上了想都不敢想的好房子,我们这些棚户区居民的心劲儿也被调动起来了,自发组建了3个社区活动团队,整天乐乐呵呵地活着,感到生活特别充实。”

  居住环境好了,棚户区居民和中低收入群体的生活也更丰富了。从前的生活像一张黑白老照片,记录下的只是历史。而今,多姿多彩的生活让他们有了细细品味这份好滋味的心情。

  为了满足乌达、海南棚户区居民想搬迁到海勃湾区居住的愿望,今年,我市还出台了“安居新政”——两区棚户区居民可选择海勃湾开工建设的依林佳苑小区的安置房。如今,已有1600多户乌达、海南区居民成为此项新政的受益者。

  涵盖矿区居民、城市贫困家庭、刚毕业大学生及打工族的多层次住房保障体系的形成,使得越来越多的中低收入人群成为受益者。据统计,2007年至今,乌海市累计开工建设各类保障性住房7.1万套,建成保障性住房安置小区60余个,有2万多户住房困难家庭和棚户区居民喜迁新居。今年,乌海市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力度进一步加大,开工建设各类保障性住房20342套,综合开工率达到108%,已有5844户矿区居民迁入新居。(王颖)

[责任编辑 王彤 ]

战严寒保工期
关爱环卫工人
文化进社区
“两节”鲜花送祝福
警营里的冰雪王国
内蒙古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内蒙古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内蒙古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联系方式:0471-6659743、6659744、6659725。
电话:0471-6659725
传真:0471-6659744
电邮:news@nmgnews.com.cn
零下42度景观
春运客运员“炼”成记
 
“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
2011高考专题
网站介绍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网站工作人员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05-2009 内蒙古新闻网 All Rights Reserved.
内蒙古互联网新闻中心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或镜像。新闻热线:0471-6659725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51200600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507213 蒙ICP证:0900361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