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内蒙古新闻 - 国内 - 国际 - 文化 - 教育 - 旅游 - 美食 - 健康 - 汽车 - 楼市 - 娱乐 - 体育 - 道德法制 - 草原社区 - 草原家园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您当前的位置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要闻速读 正文   
转播到腾讯微博
烟花爆竹事故频发污染严重 应否重回严管引发激辩
内蒙古新闻网  12-01-29 11:09 打印本页 来源: 中国网  
 

        理性疏导是关键

  曾进行问卷调查的沙坪坝区某社区张姓负责人告诉记者,从调查反馈的信息来看,多数居民认为应对烟花爆竹控制,但没说要禁止。这说明人们更加理智,也说明人们对传统文化的认同。

  “政府一直在做控制烟花爆竹工作。”重庆市沙坪坝区一位政府官员告诉记者,今年春节重庆市人民政府明确规定了主城区燃放烟花爆竹时间,从2012年1月22日(农历除夕)到2月6号(正月十五)每天上午7:00至第二天凌晨1:00,市民可在指定限制燃放区域内放鞭炮;并规定七大区域严禁燃放烟花爆竹。同时规定,不得向14周岁以下未成年人销售,还要求“土火炮”、“炮中炮”等危险爆竹产品不能销售燃放。

  采访中,一些市民建议实行个人少放、单位禁放原则,这样既保持年味又能降低烟花爆竹危害。

  重庆市沙坪坝消防支队有关人士介绍,虽然重庆火警数量每年都呈上升趋势,但实际发生火灾数在下降。重庆新桥医院急诊部张医生也证实,烟花爆竹造成的受伤人数和受伤程度正逐年下降,“十年前很多人受伤是因购买了劣质烟花爆竹,随着烟花爆竹定点销售制度的推行,市场上劣质烟花爆竹越来越少,受伤的人比十年前少了很多”。

  沙坪坝消防支队该有关人士表示,从安全和环保角度,不放、禁放是最佳选择,但春节燃放烟花爆竹是几千年流传下来的民俗,实现全面禁放难度很大。他建议,对燃放烟花爆竹对象应一分为二:一方面对普通家庭提倡少放,同时应严查非法地下烟花爆竹加工销售点,保证市民买到的烟花爆竹都是符合国家要求的产品;另一方面,很多单位过年几箱、几十箱购买烟花爆竹,他们才是烟花爆竹真正消费大户,对他们应实行禁放。

  引导人们适度理性消费

  穆光宗北京大学教授

  问:如何看待春节中的爆竹文化?

  答:爆竹文化源远流长,是春节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过年最重要的传统元素之一。很难想象,没有爆竹声响的年还能有多少年味。爆竹是喜庆的象征,是除旧也是布新。不仅春节过年缺不了爆竹,平时喜庆日子同样缺不了爆竹的身影和声响。

  但是每年燃放大量烟花爆竹带来了欢笑的同时,也产生一些问题,潜伏着一些隐忧,突出表现为意外伤害、空气污染、噪音侵扰和不理性的燃放行为。从这个意义讲,我完全同意传承传统爆竹文化的喜庆特点,比如激动人心的噼啪声响和愉悦养眼的绚烂色彩;但同时应积极发展安全绿色、形式新颖、理性经济的爆竹文化。

  问:燃放爆竹如何更好地传承和创新?

  答:爆竹文化要兴利除弊。首先,应发展高安全系数的烟花爆竹产品,全方位提高和确保产品安全系数,此外要确保燃放安全,加强安全燃放的社会教育,建立安全燃放的责任意识和行为规范,例如提高烟花爆竹产品入市的市场门槛,严格烟花爆竹生产厂家的安全制度,由政府出面划定安全燃放区,规定孩子燃放必须有成人引导和陪同,医院、诊所要有应急预案,等等。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全力保障春节的安乐祥和。

  其次,在互联网时代,可发展电子爆竹、绿色爆竹、无烟爆竹等新形式新产品,尽量减少烟花爆竹对环境的污染和负面影响。

  再次,应引导人们适度消费、理性消费传统爆竹用品,避免陷入谁家燃放爆竹多、大、响,来年就更兴旺的“爆竹文化误区”,抵制非理性、不节制的奢侈性、炫耀性、攀比性燃放行为。

  行政管理与疏导要加强

  段庸生重庆工商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教授

  问:如何看待爆竹文化存在的问题?

  答:春节放爆竹是中国历史形成的传统文化,其核心是内容是驱祟保平安和对未来的美好预期。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奋发向上的积极因素。春节燃放爆竹,是老百姓情感的直接宣泄,也是民族文化的直接表达;同时也承载了民族文化的归属与认同。

  问:应严禁还是适度?

  答:既然春节放爆竹包含了中华民族文化的积极成分,是百姓情感的直接表达,一味禁止燃放爆竹,似乎割裂了历史与传统,老百姓在情感上也难以接受。这也是许多地方曾经一度在“禁”与“放”之间徘徊的原因。

  习俗没有错,是爆竹的填充物出了问题。古人早期的爆竹,是爆裂的竹节,非常环保。当唐代时火药成为爆竹的填充物,从唐代至今,一千多年了,爆竹的核心材质却依然如故,出现了诸多问题。因此继承传统,创新爆竹文化的首要问题,是如何利用现代科技,开发安全又环保的新型爆竹。

  其次,古人希望用声音“驱祟逐鬼”,所以在爆竹文化中有声音图腾。当人们认识到声音污染产生的诸多环境问题时,声音图腾就应该在引导中慢慢被其它祈福形式所替代,比如QQ爆竹等形式,所以如何引导也很重要。

  最后,春节放爆竹确实存在诸多环境和社会问题,如何做到传统习俗与环境保护二者兼得,在“渐变”的过程中,有关方面的行政管理与疏导将会起到重要作用。禁放不是办法,可以在定时定点放爆竹和安全保障方面做好工作,让老百姓充分释放自己对美好生活的期望。(王瑜  李国)

[责任编辑 李春香 ]

张灯结彩迎龙年
呼伦贝尔出现零下4...
内蒙古军区开展野...
战严寒保工期
关爱环卫工人
内蒙古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内蒙古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内蒙古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联系方式:0471-6659743、6659744、6659725。
 
电话:0471-6659725
传真:0471-6659744
电邮:news@nmgnews.com.cn
首届中国·阿尔山国际摄影节掠影
选购春联过新年
大熊猫幼仔“卖萌”
记者调查血荒
网站介绍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网站工作人员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05-2009 内蒙古新闻网 All Rights Reserved.
内蒙古互联网新闻中心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或镜像。新闻热线:0471-6659725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51200600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507213 蒙ICP证:0900361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