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内蒙古新闻 - 国内 - 国际 - 文化 - 教育 - 旅游 - 美食 - 健康 - 汽车 - 楼市 - 娱乐 - 体育 - 道德法制 - 草原社区 - 草原家园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您当前的位置 :新闻中心 > 内蒙古新闻 > 社会法制新闻 正文   
转播到腾讯微博
高价拖车费 真的伤不起
内蒙古新闻网  12-02-03 10:12 打印本页 来源: 内蒙古晨报  
 

  驾车去父母家拜年,不料遭遇交通事故。

  谁知,比遭遇交通事故更悲催的是,在寒风中等待了4个小时才盼来了救援车辆。

  比等待救援更悲催的是,遭遇到2000块的天价拖车费。

  ……

  最最悲催的是,这一系列的遭遇都让赵红霞经历了。

  事情还要从正月初二说起。

  当日上午,赵红霞和老公带着儿子一家三口自驾车牌号为蒙ASY161的丰田雅士利回巴彦淖尔给父母拜年。当车行至呼包高速公路567公里处(美岱召附近)时,车辆冲下路基。

  所幸一家三口都平安无事。但车需要救援。

  拖车:“567公里处至580公里下高速约2公里后进停车场”

  事故发生后,赵红霞立刻与保险公司取得了联系,随后拨打12122报警。辗转中,她联系到内蒙古公安厅交警总队高速公路支队察素齐大队的值班民警(以下简称察素齐高速交警大队)。

  “值班民警在电话里和我了解了事故的情况后,我的车动不了了,派个拖车来帮我把车拖走。我们从上午10点左右一直等到下午两点拖车才来。但想到大过年的让司机出来义务拖车觉得很抱歉。 ”赵红霞说,“其实路并不远,不会超过20公里。从呼包高速路萨拉齐出口(580公里处)下高速后,走了约2公里,就到了110国道附近的停车场。”

  因正值过年的法定假日,交警无法为其出具责任认定书,赵红霞就将车放在了此停车场内。乘坐大巴回到了巴彦淖尔。

  取车:“2000元的拖车费让我傻眼了”

  正月初八,赵红霞从察素齐高速交警大队拿到了事故责任认定书和提车条,随后去停车场取车。“去了一取车,对方要2000元的拖车费,我一下傻眼了。不是免费拖车吗?而且还要我交纳每日50元的停车费。”赵再次与交警取得联系。“交警在电话中让我和拖车所在的公司讲讲价。”

  价格讲不通,赵当日没有提车。

  初九,赵硬着头皮将车提了出来。

  “已经被敲了一笔,就不敢再用这个公司的拖车了,之后我从呼市联系了一家拖车公司,对方只要1000元的拖车费,单程怎么也有100公里。”

  但新的问题又来了。

  “外公司的拖车进停车场拖车要收200元的进场费。”赵气愤地说,“停车费400元,进场费200元,拖车费2000元,并且不开收据无发票。谁来约束他们的乘火打劫?交警派来的拖车时为何不与我们讲清楚收费与否及多少呢?同样都是拖车,费用咋就差别这么大呢?”

  赵红霞一家渴望找到一个答案。

  拖车公司:“我们是彼此找一个合理的价位”

  昨日下午,记者通过赵红霞留下的联络方式,与拖车方的焦(音)总取得了联系。

  就发票一事,拖车方表示发票和收据都可以“补开”。

  焦总称,拖车公司名称为“包头畅通清理救援公司”。对于2000元得拖车费,他说:“首先,单程约有50公里,其次国家并未有明文规定拖车费1公里多少钱。我们只是彼此找一个合理的价位。他坦言,也曾因收费的问题被投诉过。”

  对于从呼市到萨拉齐拖车1000元的收费,焦表示,“这个价格我也可以给他拖。”

  对于焦所说的距离50公里要收费2000元,萨拉齐到呼市110公里却只收1000元的说法,记者反问是否可以理解为“事故发生时,是因为紧急、独家生意,所以收费2000元,事故后有竞争所以收费低的说法”,焦表示默认。

  焦也表示“其他社会救援车辆上不了高速公路。”

  对于停车费,焦称是一天50元。

  对于拖车费和进场费收费,焦坦言是“行业内恶性循环的结果”。

  交警:“他没谈价格是他的问题”

  “交警接到救援求助后,只能找救援公司,因为我们没有救援设备。”察素齐高速交警大队常(音)中队长对于赵女士的质疑在电话中说,“救援公司肯定是要收费的。至于收多少,需要他们双方沟通,他没谈是他的问题。”

  常中队长表示,需要救援方也可以自己寻找救援车辆,有选择权,并不是被迫消费。

  那么,拖车费该收多少合适?到底有没有一个标准?如果超过这个标准老百姓该如何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别的社会车辆是否可以上高速公里参与救援?如果不可以是为什么?焦总所言“行业内的恶性循环”到底是怎么回事?内蒙古的救援行业目前又是怎样的一种生存现状?存在什么问题又面临怎样的难题?诸多疑问待解答。(记者 燕燕飞 

[责任编辑 哈丽琴 ]

呼伦贝尔现零下45...
张灯结彩迎龙年
严格养护列车 保障...
内蒙古军区开展野...
战严寒保工期
内蒙古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内蒙古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内蒙古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联系方式:0471-6659743、6659744、6659725。
电话:0471-6659725
传真:0471-6659744
电邮:news@nmgnews.com.cn
正月里来读书忙
节后返程高峰
 
“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
2011高考专题
网站介绍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网站工作人员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05-2009 内蒙古新闻网 All Rights Reserved.
内蒙古互联网新闻中心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或镜像。新闻热线:0471-6659725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51200600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507213 蒙ICP证:0900361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