沿黄沿线产业带全新亮相
西部盟市集中了我区多数优势特色产业、重点企业和工业园区,产业布局的科学性、合理性,对产业的成长至关重要。由西部七盟市分布形成的沿黄河沿交通干线产业带,是自治区经济发展的必然选择。
从国际国内发展看,发达国家和地区的产业特别是重工业,绝大多数分布在地理位置优越、交通方便、各种生产要素组合比较好的港口、铁路沿线,主要是考虑水资源丰富和运输便利等因素。比如,美国的钢铁产业集中分布于五大湖区域,日本钢铁产业呈现出典型的临海型布局特点,分布在面向太平洋的带状工业区内。上海市将精品钢铁基地、化学工业区等沿长江入海口进行布局并靠近黄浦江,江苏省的化工、冶金等产业也是沿长江集中布局。
从我区西部盟市的情况看,黄河、京包和包兰铁路、京藏高速公路横贯多个盟市,沿黄沿线运输、能源、水资源条件便利,人口、城镇比较集中,产业类型以能源重化工业为主,产业基础比较好,发展要素比较集中,完全具备成为西部地区核心产业带的条件。我区选择沿黄河、沿交通干线区域作为西部核心产业带,是从产业布局的一般规律和西部盟市的实际情况出发作出的决策。
按照《内蒙古以呼包鄂为核心沿黄河沿交通干线经济带重点产业发展规划》,我区规划了辐射西部七盟市、38个旗县、22万平方公里、1000万人口的沿黄沿线产业带,分别占西部旗县市区总数的76%、土地面积的43%、人口的86%。这一区域的产业发展将主要围绕建设国家重要的新型能源、新型化工、有色金属加工、稀土新材料和绿色农畜产品加工“五大基地”的战略定位展开,同时打造我国北方地区重要的冶金和装备制造业基地。产业布局以沿黄沿线9个工业集中区和10个重点工业园区为主要载体,并明确每个集中区和园区的主导产业定位。
在《内蒙古以呼包鄂为核心沿黄河沿交通干线经济带重点产业发展规划》的基础上,自治区编制了沿黄沿线产业发展的详细规划,在项目投资、规划布局、资源配置、财税金融、土地环保等方面出台23条优惠政策。为解决产业带上用水等突出问题,水利、环保、国土资源等部门编制完成了《黄河内蒙古河套灌区水权转换规划》和《西部工业园区水资源配置方案》。
在新的区域经济格局和发展背景下,以呼包鄂为核心的西部经济区加快了经济结构调整的步伐。鄂尔多斯市在继续发展传统的能源、化工、轻纺等产业基础上,积极发展汽车、装备制造、陶瓷、信息等新兴产业,特别是汽车产业涉及特种车、乘用车及零配件等多个领域,初步形成了规模化、集群化、配套化发展格局。随着汽车、装备制造、陶瓷、纺织、服装、PVC、氧化铝、新能源等一批项目相继建成投产,目前鄂尔多斯的非资源产业项目已占到工业项目的57%,“一煤独大”的单一产业结构正在向多元支撑转变。乌海市在能源、化工、建材等领域大力推进循环发展,提高了资源的利用效率。同时,积极引进LNG重型汽车、新型玻璃等产业项目,努力向多元方向发展……
2011年,西部地区进一步加快沿黄沿线重点产业的规划实施,各盟市加大组织领导力度,完善规划和配套政策,积极化解瓶颈制约,努力优化发展环境,沿黄沿线产业带建设起步顺利,开局良好,沿黄沿线22个重点工业园区、集中区相继建成,亿元以上的重点项目达到521个。2011年,沿黄沿线的22个重点工业集中区(园区)工业增加值较上年同期增长35.1%,占西部地区全部工业园区工业增加值的86.65%。
更为可喜的是,随着呼包鄂三市交通同环、电力同网、金融同城的加速推进,西部七盟市之间的区域合作日益紧密:鄂尔多斯集团在棋盘井工业园区培育了电力、冶金、化工、新能源、盐化工等产业板块,却把职工生活区放在了乌海;乌海市不仅为鄂尔多斯市的棋盘井、蒙西工业园区和阿拉善盟的乌斯太工业园区修路,还在市区内为他们预留了建设用地;乌兰察布市过去和东部经济区的联系非常薄弱,加入西部经济区之后,乌兰察布这个不产煤的地方引入了煤化工项目,并且是鄂尔多斯的企业家投建……西部盟市之间基础共建、产业共育、利益共享、环境共治的观念正在形成共识。与此同时,我区积极争取国家对沿黄沿线产业带建设、重点铁路项目等方面的支持取得了良好成效。
自治区第九次党代会提出,加快沿黄河沿交通干线产业带和重点工业园区建设,合理引导企业兼并重组,推动优势企业向重点园区、优质资源向重点企业集中,进一步提高产业集中度和企业竞争力。这为西部盟市发展指明了方向。
今年是实施自治区“十二五”规划承上启下的重要一年,也是全面贯彻落实自治区第九次党代会精神的第一年。我区加快推进沿黄沿线产业带建设,推动项目落地实施,进一步提高产业集中度,推动特色优势产业集群化发展,力争在更大范围、更高水平上形成自治区经济发展的新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