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刚走进兴安盟扎赉特旗音德尔查干嘎查村民满达家时,就听到村民满达用他不流利的汉语说着自编的顺口溜:“厅局帮扶真叫棒,为民打井不要钱,吃喝自备不扰民……”。据村民满达讲:“今年中石油在嘎查内打了20眼50米深的深水井,还配套闻轴流泵、柴油机等设施,直接覆盖农田2000亩。他家的100亩地全都浇上了水,从秋收情况看,今年比往年要多收入20000多元呢!”
自2011年初以来,扎赉特旗紧紧抓住厅局帮扶、京蒙帮扶以及区盟两级逐步加扶贫投入力度的历史机遇,以稳定解决温饱、稳定脱贫为目标,以北部贫困地区为重点,进一步加强组织领导,加大投入,不断创新扶贫机制和方式,推动了全旗经济社会和谐发展。截止目前,全旗共减贫人口1.5万人,温饱率达到100%。向上争取项目资金达到1685万元。其中整村推进410万,连片开发500万,移民扩镇300万,产业化项目200万,科技扶贫项目50万元,革命老区项目100万元,互助金项目30万元,两项制度40万元,劳动力转移培训项目55万元。全旗14个苏木、乡、镇(场)都普照在扶贫带来的的阳光里。
厅局帮扶,阳光雨露润心田。新一轮厅局帮扶工作伴着和煦的春风,再次把关切的目光和援助的双手投向扎旗。各厅局单位先后已有164人次到帮扶点开展工作,共有31个厅局单位开展了帮扶、项目,共投入资金1863.47万元,主要实施于农业开发、打井、建设水浇地、购置育肥牛、春耕生产、危草房改造等项目。为了配合厅局帮扶工作开展,扎旗委、政府制定下发了配合厅局帮扶工作实施方案,成立了领导小组、重新确定了旗直配合部门和下派工作人员;37个嘎查村围绕“226”工程,依据本嘎查实际制定了后五年帮扶规划和年度实施计划。
转移式扶贫,新机制推开致富门。“今年,我又将我的32亩耕地以‘转移式’扶贫的方式转给了大户包七十六经营,同时我还在他的空心砖厂打工,年实现增收8000多元,多项收入让我家的生活条件逐步有了好转”,每当谈起“转移式”扶贫,胡尔勒镇芒哈嘎查贫困户铁钢总会深有感触。
自年初以来,扎旗落实好“二个转移工程”,即人口转移工程和劳动力转移工程。通过各项政策扶持,技术支持和大户带动等方式共建立转移式扶贫组织1207个,带动贫困户3417户,按照“依法、自愿、有偿”的基本原则,共流转土地10.65万亩。除此之外,扎旗还结合各地实际,树立抓扶贫就是抓劳务,抓劳务就是抓实惠的理念,积极组织广大农民群众外出务工,把发展劳务经济作为拉动农村经济增长、有效增加农民收入尽快脱贫的最直接、有效的途径来抓。截至目前,北部地区已实施转移15899人,建立劳务经纪人107人,建立输出基地128个,主要输出地点北京、大连、鄂尔多斯等地。
生产协作,南北兄弟心连心。来自音德尔镇金山村的村民张发是有名的种植能手,在“南北生产协作”中他投入15万元承包了阿拉达尔吐苏木300亩耕地,种植玉米和绿豆,他利用精量点播机进行玉米播种,在集中连片种植的200亩玉米地示范播种,仅种子一项每亩地可节约2斤、节约成本30元,并且不用分苗、减苗,每亩还可节省人工费30元。200亩集中连片玉米可实现节约增收12000元。通过“南北生产协作”他把自己的种植经验传授给当地的老百姓。阿拉达尔吐嘎查农民赵长龙感慨地说:“他们在种地以前很早就整好了土地,而且他们的播种箱也比我们这儿的先进多了,能够合理密植。我也买了一台,今年的收成特别的好。”
今年,扎旗为提高北部贫困地区种植技术水平,改变传统落后的生产方式,促进南北地区统筹发展,实施了“南北生产协作”工程。针对南北部实际情况创新扶贫工作的新举措,按照“量力而行、务求实效”的原则,采取政策扶持、项目倾斜等措施,鼓励南部乡镇种养大户到北部贫困地区开展农事经营,充分发挥南部先进地区的科技示范带动作用,引导北部贫困地区加大结构调整、科学种养的力度。今年共有71个科技种田大户到北部21个贫困嘎查开展示范种植,带动贫困户153户,示范种植耕地9216亩,主要开展了玉米新品种种植、特殊品种(红干椒、马铃薯)种植、地膜玉米种植等项目。
为农民修路建桥、改善村镇办公条件、帮农民选择致富途径、为困难农民子女集资上学,一桩桩、一件件实事,像春风化雨点点滴滴滋润着农民的心田。(李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