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刚跨进2012年,内蒙古就传出好消息:衡量经济发展的硬指标——地方财政总收入首次突破2000亿元关口,达到2264亿元。同时内蒙古确定财政收入的大部分将投入保障和改善民生。2012年,把扶贫攻坚作为民生1号工程,每年投入20亿元,每年减少30万贫困人口,力争到2020年,率先在我国西部地区基本消除绝对贫困现象。
贫困人口更需民生关注
内蒙古为何选择扶贫攻坚作为“民生1号”工程?
内蒙古自治区党委书记胡春华在解读这一战略部署时指出,衡量一个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不仅要看发展好的地区和人均收入,也要看贫困地区的发展程度和贫困人口的生活状况。没有贫困地区的小康就没有全区的全面小康,没有贫困人口的脱贫致富就没有全区人民的共同富裕。我们要把扶贫开发作为头号民生工程,举全区之力打好新一轮扶贫攻坚战,到2015年贫困人口人均纯收入达到3000元,贫困人口减少150万;到2020年贫困人口人均纯收入达到6000元,266.6万贫困人口全部脱贫,率先在我国西部地区基本消除绝对贫困现象,并力争在自治区成立70周年时(2017年)提前实现这一目标。
记者了解到,过去10年间,中央和内蒙古自治区投入123亿元用于扶贫开发,解决了115万贫困人口的生存和温饱问题,扶贫工作重点县农牧民人均纯收入从1543元提高到4142元。
三大扶贫工程彰显科学发展观
那么内蒙古还有多少贫困人口?在内蒙古新政出台前,内蒙古根据地区特点,提高了贫困标准线的划分。确定内蒙古农民年人均纯收入2600元以下、牧民年人均纯收入3100元以下、具备劳动能力的农村牧区人口为新一轮扶贫工作的主要对象。以此贫困线测算,目前内蒙古农村牧区还有266万多人为贫困人口。内蒙古扶贫办说,内蒙古制定的贫困线标准是高于全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