旱区村民拿着枯萎的大豆秧子,欲哭无泪。记者乔军伟摄
石林县新坝水库已经完全干枯,村民可以骑摩托车穿越库区。记者乔军伟摄
持续三年的干旱让云南大地备受煎熬。据悉,截至2月16日10时,干旱已造成云南全省13州市91个县(市、区)631.83万人受灾,饮水困难人口242.76万人,其中生活困难需政府救助人口231.38万人,饮水困难大牲畜155.45万头。有的水库已经连续几个月没有水,干枯的水库里面甚至可以骑摩托车。
连续三年很少下雨
一些水库已经干枯
19日,记者途经石林县新坝水库时看到,这里已经完全干枯,龟裂的地面已经变得十分坚硬,有的地方可以骑摩托车通过。
在水库边放羊的老汉告诉记者,这个水库已经干枯两个多月了,之前还有一点水,两个多月前,最后的一点水也没有了。现在在这边放羊,就要跑很远的地方才能找到水给羊喝。
距离水库不远的路美邑村村民杨增喜告诉记者,这里已经连续三年干旱了,三年来很少下雨,附近几个水库都受到影响,其中有两个已经干枯,还有一个由于水位下降,已经无法放水供给下游了。
杨增喜还告诉记者,年前的时候,他们村子的人吃水遇到严重的困难,要跑到很远的地方才能找到水。1月21日,政府帮助他们修建的引水渠开始使用,从附近黑龙潭水库引来了生活用水,不过现在用水依然很紧张,但是已经基本上可以解决吃水难的问题了。“如果继续干旱下去,不知道有水吃的情况还能持续多久。”杨增喜对今后的生活表示担忧。
部分大豆小麦基本旱死
村民只盼能收回种子钱
记者在附近的山坡地遇到阿路山村村民任建红夫妇,他们两人正在将还没有成熟的大豆秧子一棵棵地拔掉。任建红拿着一把枯萎的大豆秧子告诉记者,由于干旱,山坡地的庄稼基本上全部死了,大豆和小麦长得还不到人的膝盖高。很多大豆都没有结荚,偶尔的一两个豆荚里面也基本上没有豆籽。
任建红给记者算了一笔账:他的2亩山地当初用了12斤的大豆种子,现在将枯死的拔出来喂牛,留下部分低洼处的如果能活下去的话,将来能收回十来斤的大豆就不错了。
附近的一个村民告诉记者,任建红家的山坡地在2000年之前还是水田,下面就是水库的一部分,后来水库的面积逐年减少,慢慢退化成了旱地,只能种小麦和大豆了。而这几年,由于干旱更加严重,小麦和大豆也经常被旱死。
石林景区出现不和谐音
每天用自来水浇灌花草
经过石林景区的时候,记者看到一些农民正在拿着水管浇灌花草。记者前往咨询情况。正在浇水的农民告诉记者,由于干旱,景区的绿化草坪和花木以及一些树木都快枯萎了。为了能够让它们保持常青,他们就坚持每天浇水。
“用的都是自来水,每天不停浇灌,就这样,还赶不上呢。”一位农民告诉记者,由于景区草坪面积太大,浇一轮下来,大概需要十多天,往往是后面的刚刚浇完,前面浇过的又干了,还要继续浇。就这样,只好每天不停地浇。
专家解析
三大因素致云南干旱
目前,云南部分地区已经连续3年发生严重干旱,近期的持续无雨天气将使旱情进一步发展。云南省气象专家研究认为,季节性干旱、大气环流异常和近三年降水持续偏少三大因素共同导致当前旱情。
云南省气象台首席预报员晏红明介绍,冬春季节是云南的季节性干旱期。云南具有明显的季风气候特征,每年冬春季处于干季,降水稀少,蒸发量大,极易发生气象干旱。正常年份中,全省大部分地区的雨季在5月下旬开始,雨季前很难出现解除干旱的有效降水过程。
其次,大气环流异常。根据气象资料分析,今年1月中旬后期以来,尽管影响欧亚中高纬度地区的冷空气偏强,但由于冷空气位置比较偏北偏东,东亚中低纬度地区主要被比较平直的西风气流控制,加上南支波动处于偏弱状态,不利于暖湿气流输送,造成云南处于干暖西风气流的控制之下,天气持续晴朗少雨,温度偏高。
此外,近三年降水量持续偏少。晏红明说,2009年以来云南年降水量连续三年持续偏少,其中2009年和2011年全省平均年降水量分别为1961年以来的最少值和次少值。今年入冬以来,全省平均降水量总量偏少。据统计,2011年12月~2012年1月全省平均降水量为31毫米,较常年同期偏少16%,自然降水无法满足生产生活需求,干旱发展迅速。(乔军伟 吉哲鹏 冯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