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内蒙古新闻 - 国内 - 国际 - 文化 - 教育 - 旅游 - 美食 - 健康 - 汽车 - 楼市 - 娱乐 - 体育 - 道德法制 - 草原社区 - 草原家园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您当前的位置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时评 正文   
转播到腾讯微博
银幕够大,可有中国电影一隅
内蒙古新闻网  12-02-20 09:39 打印本页 来源: 中国网  
 

  2月19日《新京报》消息,中美双方就解决WTO电影相关问题的谅解备忘录达成协议;美国《洛杉矶时报》报道,中国每年将增加14部美国进口大片,以IMAX和3D电影为主,且美国电影票房分账比例从13%提高到25%。该消息还称,2011年中国电影总票房为131.15亿元人民币,其中20余部美国分账大片就超49.1亿元,占37%。

  按照这个比例,如今年再增加14部美国大片,就意味着电影院里每放映两部电影,至少就有一部是美国的;票房每收入10元,就有6元将归美国所有。

  这对于中国电影将是灭顶之灾。一方面,美国影视作品用瞠目结舌的特效震慑观众,用做作矫情的故事吸引观众,但同时扭曲他国的文化,向观众灌输美国的价值观,制造金钱至上、个人至上、物质至上、美国领导世界的氛围;另一方面,中国的某些大腕编导们早就被美国大片吓破了胆,奴媚的膝盖从来就没有直起过,只会用巨大的尺幅来掩盖意义的渺小,用炫目的色彩遮盖内涵的空虚,用感官的刺激代替心灵的思考,使为数不多的中国电影也深深烙上美国印记;剩下的几部哈韩、哈日和插科打诨般的贺岁、重拍、戏说,银幕上的中国文化早就凤毛麟角了。

  美国文化充斥中国银幕并非始自2012。中国影人固然资金雄厚、才华横溢、善于模仿,但缺乏缺乏对本民族文化的理解、敬畏和担当。他们完全臣服于美国文化,对美国电影的亦步亦趋,但没有换来美国人的稍稍怜惜,《金陵十三钗》在北美遇冷就是明例。

  当今世界,一些国家尤其是西方发达国家凭借其经济实力、科技优势、营销手段以及政治推动,对其他国家进行文化渗透,严重影响这些国家的文化安全。有人曾说,好莱坞是美国真正的外交部,好莱坞大片就是美国文化最强有力的武器。但并非所有国家都像中国电影那么软骨。十几年前,美国人戏说《国王与安娜》,让泰国国王和美国女人眉来眼去,接受美国女人的教育,这个女人拯救了国王还拒绝了这个国王的感情。此片虽然打着人性、平等、自由、博爱的旗号,但激起泰国文艺工作者的极大愤怒。为了表示抗议和抵制,泰国耗巨资拍摄了史诗巨片《暹罗皇后》,让世界了解到泰国独特的文化和伦理,让人们明白那个在西方人眼中只有人妖和佛塔的神秘国度,竟有着如此灿烂的历史和文化,他们的祖先竟这么精彩地活过。

  同样的例子还有关于两部《战争与和平》的拍摄:1956年美国人拍摄了电影《战争与和平》,由奥黛丽赫本、亨利方达主演。影片公映后迅速红极一时,当年被评为美国十大卖座影片之一,1957年获奥斯卡奖三项提名。然而看过原著的人都知道,那完全是一部美国人眼中的乱世鸳鸯梦,穿着俄国服装的娜塔莎和安德烈成了言情小说的香艳玩偶。在全世界都为这部作品叫好的时候,苏联人十年磨一剑,1968年推出了长达430分钟影片《战争与和平》,汇集苏联当时最优秀的演职员,几万部队参演,耗资达5亿6千万美元,耗尽了苏联20年的电影预算,拍得深刻雄浑,悲壮震撼。当时美苏冲突尖锐,苏联却将此片送至奥斯卡评选,一举拿下第41届奥斯卡最佳外语片奖,用另一种方式让美国人认了输。为什么?因为苏联人不允许美国人玷污自己的文化,哪怕付出倾国之力也要维护自己民族的文化精品。

  文化是一个民族的血脉,是国民的精神家园,是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没有文化的积极引领,没有人民精神世界的极大丰富,没有全民族精神力量的充分发挥,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不可能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美国大片在中国影院所向披靡,与中国电影的软骨、媚俗、逐利、浮躁有直接原因。现在中国文化对外缺少话语权,对于缺少自信心,而在刚刚有些人气的影院里,当美国大片汹涌咆哮的2012,中国影人真该扪心自问:巨大的银幕上,是否还有国产电影的一隅?(李晓梅)

[责任编辑 李春香 ]

首届中国北方地区...
内蒙古青少年乒乓...
呼和浩特市将投用...
呼伦贝尔现零下45...
张灯结彩迎龙年
内蒙古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内蒙古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内蒙古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联系方式:0471-6659743、6659744、6659725。
 
电话:0471-6659725
传真:0471-6659744
电邮:news@nmgnews.com.cn
天堂草原摄影展走进联合国
草原童声 唱响纽约
大熊猫幼仔“卖萌”
记者调查血荒
网站介绍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网站工作人员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05-2009 内蒙古新闻网 All Rights Reserved.
内蒙古互联网新闻中心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或镜像。新闻热线:0471-6659725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51200600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507213 蒙ICP证:0900361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