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内蒙古新闻 - 国内 - 国际 - 文化 - 教育 - 旅游 - 美食 - 健康 - 汽车 - 楼市 - 娱乐 - 体育 - 道德法制 - 草原社区 - 草原家园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您当前的位置 :新闻中心 > 娱乐新闻 > 娱乐时评 正文   
转播到腾讯微博
走出“好莱坞冲动” 中国电影才有竞争力
内蒙古新闻网  12-02-28 15:19 打印本页 来源: 工人日报  
 

  据2月26日《中国青年报》报道,超过三成的海外观众对中国电影不了解,他们最喜欢的导演是李安、王家卫和张艺谋;调查显示,外国观众也不怎么进电影院看中国电影,55.1%的人是通过录像带、DVD观看的……近日,中国文化国际传播研究院公布的2011中国电影国际影响力全球调研数据显示,中国电影目前在国际上传播乏力、影响非常有限。

  目前的中国电影在制作和策划时,多有这样的运作定式:冲击奥斯卡、膜拜好莱坞。无论电影内容还是制作形式、叙述方式和情节,都带有浓厚的西方色彩。中国电影人最该具有的民族气派、民族作风和民族风格被忽视,中华文化博大精深的魅力“藏在深山人未知”。

  举个例子,张艺谋是成功典范,“张氏风格”中影视价值观和技术手法有浓厚的“西化痕迹”,《英雄》不过是“现代美国和恐怖分子练拳脚的现实龙门阵”。中国影视价值观呈现躯壳化、空洞化。

  其结果,我们的电影虽然非常热闹,但因为类似“企业贴牌”生产,缺乏核心竞争力,只能跟在别人后面亦步亦趋,到头来不仅浪费了巨大的文化资金,也制约了中国电影走出去的步伐。

  国际文化竞争虽然要注重营销模式和推介,但归根到底是实力和特色竞争。这方面不妨学学印度电影:在2011年度北美上映的亚洲电影票房榜前20名中,印度电影独占17部,且包揽前五名。原因就在于:在保持民族化的叙述风格的同时,许多印度电影始终与激烈剧变中的印度社会保持一种有机的互动。”这种民族化探索很值得借鉴。

  因此,要想让中国电影走出去,电影人的指导思想先要“走回来”。对别人的文化理念模式,可以是一种“拿来主义”,借鉴学习的同时,应该有“单飞”的信心。其次,有关部门和观众对待原汁原味的中国特色电影,应该多一些包容、宽容,允许他们失败,多给一些掌声,让更多电影人愿意尝试,愿意改革。当然,还要在推介模式上下功夫等,这样,中国电影“徘徊在家门口的”的现状,才能慢慢得到改善。(耿银平)

[责任编辑 梁亮 ]

内蒙古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内蒙古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内蒙古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联系方式:0471-6659743、6659744、6659725。
网站介绍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网站工作人员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05-2009 内蒙古新闻网 All Rights Reserved.
内蒙古互联网新闻中心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或镜像。新闻热线:0471-6659725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51200600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507213 蒙ICP证:0900361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