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周时间内,接连发生2例猝死事件,本报近期也报道了3例相关事件,引起读者的关注。许多读者咨询猝死的原因及预防措施。为此,记者到内蒙古自治区人民医院进行了相关调查和采访。
本报报道的3起猝死事件
事件1:老人过马路晕倒
2月13日,一位老人在包头市青年路与民族西路的交叉路口过马路时晕倒,17分钟后,被送往医院抢救,最终抢救无效死亡。
事件2:司机驾车途中昏倒
呼市一位驾驶52路公交车的司机在驾车途中忽然昏倒,公交车失去方向,公交车撞在了大树上后停下。随后,司机被送往医院后抢救无效死亡。
事件3:老人过马路昏倒
3月6日,一七旬老人在呼市海亮十字路口南侧马路边昏倒,120赶到现场时老人已身亡。
冬春交接,猝死病高发
常天柱是内蒙古自治区人民医院急诊科的护士,他每天都要跟着救护车出诊多次。
常天柱说:“近期遇到猝死患者挺多的,大概2月10日,一个24岁的小伙子,在家里身体突发不适,我们赶到现场时,他嘴唇发青、还有缺氧的状态,当时进行抢救但已没用了。还有一次是2月8日,不是我出诊,听同事说,一个26岁的女孩儿,在新世纪广场心脏病突发猝死”。
记者从内蒙古自治区人民医院急诊科了解到,从1月份至今,急诊科共收治了17名猝死病例患者。该17名猝死病例,均为医院内抢救无效死亡患者。还有一些120救护车赶到现场时,患者已停止心跳,这些患者属院外猝死病例。
猝死患者有年轻化趋势
据了解,由于气候的变化,冬春交接时期,心血管疾病患者明显增多。
采访中记者了解到,除了老年人外,中青年患者也较多。
“我今年30岁了,一天出去应酬喝酒,喝多昏倒了,朋友把我送到医院后,医生说差点就脑溢血了,挺危险的。”记者在采访时,正在病房输液的高先生说。
内蒙古自治区人民医院急诊科主任医师何涛介绍,住院患者中“猫冬”老人较多,主要因为一到冬天呆在家里,不外出活动,等到春暖花开,人体正好处于血管扩张、毛孔开放的时段,老人外出活动时,因没有及时调整穿着或用药,容易导致病情加重。
何医师还说,据医院近几年接受的病例来看,猝死群体有年轻化趋势。医院每年都能接收多例30岁以下的心脏病猝死患者。过去得心血管疾病猝死的患者,最年轻为45岁,而现在最小的猝死者为20多岁的年轻人。
猝死群体年轻化原因
急诊科主任医师何涛介绍,导致猝死群体年轻化的原因有多种,气候只是其中的原因之一,另还有社会因素和个人因素两大类。
1.社会因素
现在很多的年轻人,过早的投入到社会,承担各种压力,进行过多的交涉,工作时间长,精神压力大,处于过度疲劳的工作状态,过成年人的生活,催生这类群体得冠心病的几率。
2.个人因素:
由于社会外来因素,年轻人过多的应酬和交际,长期在外面吃饭,饮食不规律。在饭店吃饭,过多摄入高蛋白和高脂肪的动物油脂,引起发胖,血液逐渐粘稠,容易在血管壁沉积,导致血管越变越窄,得高血压、心脏病的几率就会提高。其次,饮酒、抽烟等不良习惯,会加重疾病的发生。(记者 福荣)
○相关链接
怎样预防猝死病因
1.年轻人应该多运动,调整饮食规律,尽量避免连续加班、熬夜,杜绝大量饮酒、抽烟等生活不良行为。
2.定期到医院检查,注意自己的身体健康状况。
3.老年人外出时,多注意外面的环境因素,根据自己的身体温度,增减衣服。
4.中老年人,要常备预防药物。如控制高血压、治疗心脏病的药物。
5.肥胖人群要控制自己的体重。避免提高心脏病、高血压的几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