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霍林郭勒市以中央“一号文件”精神为指导,围绕富民增收的目标,把技术推广作为农村发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驱动力,着力唱好“资金投入、示范推广、科技培训”三部曲,年内农牧民人均收入力争达到2.3万元。
资金投入唱响“主旋律”。“今年,我们计划建一个蔬菜保鲜和加工车间,进一步提高农产品附加值。”霍市润禾蔬菜合作社理事长周跃青介绍说。这几年,该市在巴润设施农业园区建起了育苗中心,安装了农田小气候自动监测仪,推广了膜下滴灌、防虫网等新技术。在这一系列农业科技的支撑下,园区农民年年获得大丰收,2011年,户均收入超过4万元,而合作社社员户均收入突破5万元。
今年,该市计划投入资金1亿元,重点加强农村道路、收缩转移、设施农业园区、养殖小区等基础设施建设。投资4500万元,在达来胡硕街道河热木特社区新建设施农业园区一处,规划建设面积800亩,安排150户菜农入驻,新建日光温室、春秋棚各150栋;投资1000万元,加强西河和霍林河两个养殖小区建设,搞好配套设施建设,年内新增特色养殖户50户;投资3000万元,实施收缩转移战略,使城郊社区520户、1800名农牧民搬迁上楼。
示范推广弹起“变奏曲”。“小李脑瓜灵,懂养殖技术,跟着他干准没错。”这段时间,达来胡硕街道河热木特社区李东生家常有人来串门,希望能和他联合起来搞科技养殖。
李东生从2009年开始发展肉鸡养殖,在该市农牧林业局的帮助下,养殖规模逐年扩大。2011年,李东生的养殖场利润达30万元,并吸引周围的居民纷纷加盟,于是,李东生成立了专业肉鸡养殖合作社。“我是市里选出来的科学养殖示范户,带领大家致富是我的责任,也是义务。”李东生说。
今年,该市选择一些交通比较便利、经济实力较好、班子战斗力比较强的城郊社区和有农技基础的农牧户作为“科技兴农”试点区或示范户,在试点成功的基础上加以推广,以点带面,逐步铺开。计划新建设施农业园区2处、农民专业合作社1个;在巴润设施农业园区着重培养高效精细种植典型示范户10户、高效特色种植典型示范户10户、高新品种引进典型示范户10户;在养殖小区培养生猪、育肥牛羊、肉鸡等规模化养殖典型户20户,年内力争带动2000多户农民走上科技致富路。
科技培训奏出“小夜曲”。3月7日,该市农牧林业局在达来胡硕街道巴润社区举办了农业科技培训班,农技站的技术专家就早春蔬菜种植和病虫害防治、田间日常管理等内容,为农民进行了详细的讲解,现场培训80多人,发放技术资料百余份。
年初以来,该市组织开展了以传播科技知识、推广应用新技术新成果为重点内容的农业科技服务活动。截至目前,共举办培训班28期,培训科技人员和农民3500人次。同时,抽调18名科技骨干组成3个科技服务活动指导小组,进村入户开展技术指导,基本实现了户均1名技术明白人的培训目标。不仅如此,该市还通过11个农村经济合作组织,对村民进行各种培训,共发放科技资料1.2万份,播放录像61场,组织参加专题讲座3000多人次,指导收听收看广播电视专栏讲座1.1万人次。
为更好地发展现代农业,该市还进一步加强农业一线科技人员队伍建设,年初引进15名本科以上专业型农业科技服务人员。同时,大力实施“三个三分之一”农牧民致富工程,力争年内实现三分之一的农牧民从事设施农牧业生产、三分之一的农牧民成为产业工人、三分之一的农牧民进入第三产业的目标,多渠道促进农牧民增收。(特约记者 胡秀军 通讯员 张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