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林左旗通过政府投入引导、涉农部门提供科技服务,产业化龙头企业和农牧民经济合作组织参与,积极开展标准化示范社创建,多措并举增加农牧民收入。2011年农牧民人均收入达到5834元,同比增长14.8%。
巴林左旗有30万农牧业人口,占全旗总人口的80%以上,发展农牧业经济、增加农牧民收入对全旗经济社会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旗委、政府领导在旗委全委(扩大)会议和人代会上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表示,尽管左旗经济进入以工业为主导时期,但农牧业经济发展一刻也不能放松,这块短板不补齐,会直接影响全旗经济社会发展。近两年,旗财政每年都拿出300万元资金作为贷款贴息,用以解决春耕期间农牧业生产困难群体贷款贴息补助,同时积极争取项目资金用于农牧业生产和产业化发展资金,2011年全年争取和到位上三级农牧业项目资金9139.6万元,比2010年增加4153.6万元,落实惠农惠牧政策资金1.7亿元,农牧民人均受益560元,极大地调动了农牧民生产积极性。
农牧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赤峰天泽生物科技有限责任公司生产车间内一片忙碌,生产线全自动控制,机器满负荷运转,发出震耳的轰鸣声。公司执行经理李明欣喜地介绍道:“我们赤峰天泽生物科技有限责任公司,引进了国际最先进的荷兰进口全旋流、全自动、全封闭的马铃薯淀粉生产线一套,多营养水晶粉丝自动生产线一套,以及附属生产设施设备,年生产马铃薯精制淀粉2万吨、多营养水晶粉丝1500吨。加工机器中的出石机由企业自主研发,成功应用到实践中,并申请了国家专利。公司所生产的契丹牌精制马铃薯淀粉和多营养水晶粉丝销售网络覆盖东北、华北等地区,并远销朝鲜、韩国等国外市场。”在2011年全国出现马铃薯滞销的情况下,公司对基地农户种植的20万亩、近5万吨马铃薯全部以保护价回收,保证了种植户的利益。
在兴业源振兴农副产品加工专业合作社看到,有机杂粮基地农民正在往合作社交售谷子,查干哈达苏木保安堂村农民杨春生对笔者说:“我家种了30亩谷子,正常年景每亩也就打200—300斤。现如今,旗里争取了国家项目给打了井,用上了滴灌,加入合作社后,又统一施用有机肥,统一请农业技术人员进行病虫害防治,每亩产量能达600—700斤,合作社按保护价收购,每斤高于市场价0.2—0.3元,几项一加,我家今年就能增加收入4000多元,真是增产又增收啊。”据该合作社社长胡振合介绍,该合作社入社社员150多人,带动基地农户5000多户,在全旗各苏木镇成立8家合作社分社,开发“辽王府”牌和“金粟河”牌有机杂粮杂豆系列包装产品11个,产品近销到赤峰市及周边城镇,远销到北京、天津、山东等地。旗政府对合作社的发展给予高度关注和支持,并投入资金用于合作社示范社建设,开展有机杂粮产品认证工作,积极争取项目,对基地农户和合作社及分社社员进行有机农产品知识培训。截至目前,全旗已有6家自治区级农牧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9家市级龙头企业,在带动农牧民增收、农牧业产业化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在林东镇上京蔬菜专业合作社,道老毛道蔬菜大棚内的农民正在采摘豆角,幸福的笑容挂在脸上。村长宋云激动地说:“我们作为合作社发展的订单种植户,不仅从技术和销路上有了保障,还享受到了旗政府对种苗的补贴,为我们增收致富提供了保障。”
碧流台镇海苏沟村马铃薯专业合作社将农民的土地流转集中承包给公司或能人,农民在得到土地流转承包财产性收入的同时,又回到土地上给公司老板打工,获得劳务性收入,规避了市场和自然灾害的双重风险,还增加了收入。(通讯员 陈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