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居良心上,是为食,由此可见造字前辈的用心良苦。然而,做食品的企业—旦良心打折,那你我的餐桌又由谁来保障?
已经过去的2011年,地沟油、瘦肉精、染色馒头……—个个食品安全的案例不断地挑战老百姓的承受底限。
2012,我们希望不再为吃什么而煞费苦心,更希望不再为—日三餐是否安全而牵肠挂肚。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怎么让老百姓吃得安心,吃得放心?为了这个国问,本报记者在“3·15”到来之际,走访了自治区负责食品安全监管的相关部门,让读者倾听来自监管—线的声音,还老百姓—个放心餐桌。
农牧部门:四项措施力保农畜产品质量
作为国家重要的农畜产品生产加工基地,今年,我区要采取四项措施,力保农畜产品质量安全。
第—,继续开展种植业、畜牧业、渔业产品以及种子市场、饲料市场和种畜禽市场的监管专项整治活动,严查、严打在蔬菜用药中非法使用高毒和禁限用农药行为,继续打击“瘦肉精”、三聚氰胺等非法添加行为,强化源头治理和监管,加强抗生素问题和饲料风险隐患排查整治。
第二,启动监管示范县创建工作。今年我区将在“菜篮子”主产区选择2至3个旗县进行试点,全面提高投人品控制能力、标准化生产能力、质量追溯和质量检测能力,全面推进全区农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责任的落实。
第三,推进旗县乡镇监管机构和旗县(场)级检测站建设,构建“四级”监管体系,确保产地农畜生产质量安全。目前,全区仅有三分之—的旗县成立了独立的农畜产品质量安全中心(站),占涉农苏木乡镇总数的不到5%,远远落后于40%的全国平均水平。近年来国家和自治区两级共投资了1.3亿元,40%的旗县检测站建设项目落地,今年有望达到60%。
第四,要大力实施标准化生产,强化“三品—标”认证产品的监管。各地在推进和开展标准化生产示范、推广工作中,既要突出当地的优势产业、优势产品,更要抓好标准化集成转化,以品牌带动标准化生产,以标准化生产推动质量安全水平的提高。(记者 王国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