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内蒙古新闻 - 国内 - 国际 - 文化 - 教育 - 旅游 - 美食 - 健康 - 汽车 - 楼市 - 娱乐 - 体育 - 道德法制 - 草原社区 - 草原家园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您当前的位置 :新闻中心 > 内蒙古新闻 > 社会法制新闻 正文   
转播到腾讯微博
【政策解读】还老百姓一个放心餐桌
 

  【微言】保障食品安全不能光靠“曝光”!

  只要提及食品安全,人们总会想到被媒体曝光的“瘦肉精”、“毒豆芽”、“橡皮鸡蛋”、“地沟油”……食品安全问题不断挑战着老百姓的心理底线。

  令人忧心的是,关乎百姓切身利益的问题,为什么多数是由新闻媒体介人后,各级监管部门才“如梦方醒”?为什么事件发生后人们都紧紧盯住了违法生产者,却无人对监管部门的责任进行追究?

  笔者以为,媒体曝光只能将个例恶性案件公之于众,只有各级监管部门提高责任意识和法治意识,杜绝监督管理缺位,食品安全才真正有保障。

  保障食品安全要从源头治理,堵住法律漏洞。根据《食品安全法》,在查处违法生产经营食品案件的过程中,罚款只能根据查处的食品货值来定,货值金额不足1万元的,处以2000元以上5万元以下罚款;货值金额1万元以上的,处以货值金额5倍以上10倍以下罚款。对于违法生产有毒食品的企业而言,处罚的低成本与制假售假的高利润相比,诱惑力极大,不法分子付出的违法成本极低,导致他们—而再、再而三地铤而走险。只有逐步完善食品安全法律制度,依法从重处罚,才能对不法者起到巨大的威慑作用。

  保障食品安全要由政府主导,让监管不再缺位、错位。食品从农田到餐桌,环节多、链条长,监管部门在工作中存在多头监管、协调不力、重复等问题,各级各部门还存在着“事前监管不得力,事后监管—阵风,媒体曝光后紧张—阵子,事情平息后还是老样子”的问题。保障食品安全,监管部门责任重大,只有完善责任追究体制,在加大监管力度的同时,对各级监管部门进行“问责制”,让监管不留死角,才能确保监管到位,有效保障食品安全。(王国英)

[责任编辑 赵静 ]

森林卫士备战“春...
购农机 备春耕
包钢跨入千万吨级...
黄河内蒙古段今年...
草原上开来廉政文...
内蒙古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内蒙古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内蒙古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联系方式:0471-6659743、6659744、6659725。
电话:0471-6659725
传真:0471-6659744
电邮:news@nmgnews.com.cn
宣誓
设施农业开启中国北方新“春耕”
 
“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
2011高考专题
网站介绍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网站工作人员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05-2009 内蒙古新闻网 All Rights Reserved.
内蒙古互联网新闻中心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或镜像。新闻热线:0471-6659725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51200600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507213 蒙ICP证:0900361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