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内蒙古新闻 - 国内 - 国际 - 文化 - 教育 - 旅游 - 美食 - 健康 - 汽车 - 楼市 - 娱乐 - 体育 - 道德法制 - 草原社区 - 草原家园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您当前的位置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时评 正文   
转播到腾讯微博
党报批城市建设诟病:"不建设"有时也是功劳
内蒙古新闻网  12-03-15 09:54 打印本页 来源: 人民日报  
 

  近日,一位领导同志到南京,谈到城市建设时特别嘱咐当地领导:要注意“建”与“不建”的关系,建设是功劳,从另一个角度看,不建设也是一个功劳,那些不该建的地方不建,也是一个长久之计。

  城市居住环境和百姓生活息息相关。没有环境建设、基础设施建设、老城改造和新区建设,城市功能和品质就无法提升,百姓生活质量也无法改善。城市建设搞好了,自然是功劳。

  不过,“建”也未必都是功劳。不是肯投入就能把事办好,也不是有钱就能堆出好环境。城市建设有个特点:抹上一笔很难拿掉。若是在不该建的地方建了不该建的东西,能窝囊人几十年,还可能给后代添麻烦。真要下狠心推倒重来,代价极大。如果当初“不建”,岂不就是功劳?这种“不建”,不是“平平安安占位子,年年都是老样子”,不是无所作为,强调的乃是不要乱作为。

  以提升城市品质主导城市发展,是城市现代化大势所趋。“品”重在城市建设文化品位,“质”指向城市居民生活质量。在城市建设中,处理好“建”与“不建”之间的关系,走出“建有功、不建是过”的思维惯性和误区,关键就是学会用“品质”这把尺子来衡量和决断。

  从城郭渐渐成形起,城市脉络就保存在文化记忆中。一座城市内在的生命力,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历史文脉的延续和发展。文化是城市之魂,对于提升城市品位,彰显城市个性,提升城市核心竞争力,都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如果片面理解“建”是功劳,则可能因“开发过度,保护不足”,毁坏了城市历史文脉,影响百姓从中获得精神愉悦。

  在城市建设中,有几种现象已屡屡遭到指责。一是毁灭式拆旧改造。在有些地方,老城区改造几乎成了“利润为王”,多少历史文化街区就在“建设新城市”旗号下毁于一旦;二是开发式破坏。在风景名胜区大兴土木,破坏了自然环境,也使更多人无法尽情分享美好的自然环境。其得失就如同为煮熟一个鸡蛋,烧毁一栋房子;三是“摩天情结”泛滥。过分夸大建筑对城市形象的塑造功能,盲目追求全市、全省、全国、亚洲、世界“第一高度”。建筑超高,既不经济,也不适合人居,风险系数高,也影响城市风貌。从思维方式看,诸如此类现象都和不能辩证看待“建”与“不建”有关。

  要使“不建”也成功劳,建筑批判不可或缺。审视国内建筑界,似乎已陷入“批评困境”。由于建筑每每涉及特定人和事,关系权和利,已很难听到真批评。规划出台也好,方案出台也好,“叫好”声不断。没有批评,就没有小心求证,更没有及时纠错纠偏。“权力审美”轻易就能代替“专业审美”和“群众审美”,搞得“折腾城市”游戏屡屡上演。

  城市因文化而精彩。保护好历史文化名城,延续历史文脉,凸显城市个性和特色,满足人们物质和精神文化需求,正越来越受到重视。而今后二三十年的城市建设,将决定二三百年的城市面貌。对于城市建设,应留有一份敬畏心,敬畏历史、敬畏文化、敬畏先人、敬畏子孙,做到经不起实践、人民、历史检验的坚决不建。(刘根生)

[责任编辑 李春香 ]

森林卫士备战“春...
购农机 备春耕
包钢跨入千万吨级...
黄河内蒙古段今年...
草原上开来廉政文...
内蒙古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内蒙古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内蒙古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联系方式:0471-6659743、6659744、6659725。
 
电话:0471-6659725
传真:0471-6659744
电邮:news@nmgnews.com.cn
宣誓
设施农业开启中国北方新“春耕”
大熊猫幼仔“卖萌”
记者调查血荒
网站介绍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网站工作人员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05-2009 内蒙古新闻网 All Rights Reserved.
内蒙古互联网新闻中心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或镜像。新闻热线:0471-6659725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51200600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507213 蒙ICP证:0900361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