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作为一名公司出纳,为人“老实”,深得老板和同事的信任。但是,在短短两年时间内,她竟然利用职务之便,侵占公司钱款200余万元,用于挥霍。
近日,巴彦淖尔市临河区公安局经侦大队破获了这起职务侵占案件。犯罪嫌疑人刘菲艳(化名)于2月22日被正式批捕。
转账转出大“蛀虫”
今年1月份,临河某公司需要转一笔账,让公司出纳刘菲艳(化名)负责执行。
然而,一连几天,刘菲艳都以种种理由推脱。公司老板感觉有异样,立即连夜核对账目,这一对,便让他冷汗直冒,如坠冰窟:公司账上,竟然有200余万元不翼而飞!
钱去了哪里?嫌疑最大的自然是刘菲艳,因为公司的钱由她管理,而且她这几天举动失常,心中无鬼怎会这样?
1月17日,该公司向临河区公安局经侦大队报了案,办案民警随即将刘菲艳传唤至大队进行调查。刘菲艳对此直言不讳:钱确实是她花了,而且一分不剩。
对于这个结果,最吃惊的是公司的老板和同事。因为刘菲艳给大家的印象是“老实、实在”,且人缘极好,深受老板和同事的信任。
刘菲艳今年37岁,临河人,以前没有固定工作,四处打工,孩子出生后便一直在家待业。2009年,刘菲艳受雇于现在这个公司,成为一名出纳。
刚进公司,刘菲艳规规矩矩,表现尚好。但从第2年起,刘菲艳内心的贪欲便开始萌发,当年,她侵占钱款30多万。2011年,随着胆子越来越大,刘菲艳侵占的金钱数额也越来越大,这一年,160多万元进入了她的口袋。
可以说,刘菲艳简直将公司的钱当成了自家的,且花的上了“瘾”,直至落入法网。
百万背后的奢侈生活
200万元不是小数目,刘菲艳却在短短两年内(严格来说仅1年间)挥霍一空,花钱速度令人咋舌。
在大件物品上,刘菲艳买了两辆车,一辆13万多元,另一辆26万元之多,还买了一套房,首付13万元,装修30万元~40万元。另外,她还替丈夫还账30多万。 刘菲艳家中用品,用一句话概括,就是“不买实用的,只买最贵的”:地板4万多元;电视1万3千多元;一套盘碗1万多元;饮水机6000多元……其他诸如沙发、桌椅、灯具等,只能用“工艺品”来形容。
8000多元的三星手机,刘菲艳先后买了两部,只因第一部偶尔有“死机”现象,用的不舒服。刘菲艳对“苹果”产品情有独钟,1万3千元的苹果笔记本,1万元的苹果台式电脑,两部四、五千元的苹果iPhone4手机,这些都只是“玩玩”而已。
当然,刘菲艳也绝不亏待自己。上万元的貂皮大衣、8000多元的化妆品,名牌衣服、鞋、包、皮带等,对她来说都是“小意思”。而且,这些衣物她往往是穿过几次后就送了人,落得个“大方”的“美名”。
在日常消费方面,刘菲艳也是“大手笔、大投入”。她曾经创造了一天连去三、四趟超市,一趟消费上千元的“记录”,至于买了些什么,恐怕她现在也无法记清楚了。至于平常购物,千儿八百的实在正常不过。
这200万元,刘菲艳不是一次性取出来的,而是花多少,取多少,或者直接刷卡消费。
为财物管理敲响警钟
其实,此案的案情和侦破过程并不复杂,但所暴露出来的问题确是严重的。刘菲艳为何能轻松将钱取出,并一直隐瞒了两年,且数额如此巨大?这只能说明该公司的财务管理混乱。这个问题,其他一些公司也存在,如果不予以解决、改进,还会出现更多的“刘菲艳”。
总之一句话,如果公司财务管理制度科学、严谨,刘菲艳的违法行为也不会得逞。另外,刘菲艳平常穿着时尚,出手大方,竟然没有引起公司的任何怀疑。虽然她谎称这些都是“开矿”的老公买的,可实际上,她老公只是一个普通人,只要公司调查一下就能揭穿,可惜谁也没去做这个事。对于要害职务的防范,公司缺乏警惕性。
同时,此案也给所有身处要职的人员予以警戒:切不可为满足一己私欲,利用职务之便将单位财物占为已有,否则必将受到法律的制裁。(记者王飞 通讯员周恩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