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内蒙古新闻 - 国内 - 国际 - 文化 - 教育 - 旅游 - 美食 - 健康 - 汽车 - 楼市 - 娱乐 - 体育 - 道德法制 - 草原社区 - 草原家园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您当前的位置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时评 正文   
转播到腾讯微博
银行服务不及格关键在银行怠慢无责
内蒙古新闻网  12-03-26 10:03 打印本页 来源: 中国网  
 

  公众对银行的服务质量满意度如何?3月24日,中国质量协会、全国用户委员会对外公布了对银行业满意度测评结果。客户对银行服务的实际感受普遍低于预期。邮储、工行、建行、兴业、农行5家银行的得分低于行业得分,服务满意测评不及格。在服务环节,营业厅服务“等候时间”得分最低,网点少、等候时间长、服务差、人多排队、办理业务慢是客户提及率较高的问题。(3月25日《新京报》)

  客户对银行服务的实际感受普遍低于预期,让人失望。而银行服务满意度测评不及格、“等候时间”得分最低,更是让人如鲠在喉、不吐不快。

  与中国质量协会、全国用户委员会对银行服务满意度测评相呼应,针对银行排队难的问题,中国人民银行曾出台8大专门服务措施,各家银行也纷纷推具体举措进行缓解, CTR市场研究曾以办理小额存款(500元)业务的方式,对北京的10家银行网点进行暗访,调查显示:国有四大银行内平均有28名客户在等候,等候时间为41分钟;5家股份制银行内平均有14人在等候,等候时间为14分钟。而且调查结果同样出现在包括上海、广州等其他城市。调查发现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在于部分银行未执行灵活的排班制度,自助设备投放种类单一,设备利用率不高,未能主动引导客户使用自助设备,等等。从媒体的报道来看,客户上银行准备“尿不湿”,老人排队晕倒的情况并不在少数。在某些银行,VIP客户名正言顺插队,排队现象比调查情况更糟糕。

  人手紧张、客户集中、不能得罪VIP客户,不愿开放更多服务窗口、支付较多的服务成本。这些或许都是银行排队难、服务差的原因。但我并不认为,银行排队难“无药可治”。

  面对银行排队难这一司空见惯的问题,我们总是善意地呼吁银行改善服务质量,包括本次调查而没有让银行承担责任。我认为,要让银行承担服务责任,部分地区公路收费站拥堵免单的经验可资借鉴。《江苏省高速公路条例》规定,因未开足收费道口造成平均10辆以上的车等待交费,或者开足道口后,待交费的车排队超过200米,收费站要免费放行,待交费车辆也有权拒绝交费。而此前,为了节约经济成本,不少高速公路的收费道口只开一半,或者更少。少开道口,虽然节约了成本,但是从服务角度来看,道口不能方便车辆快捷通过,就是收费站的怠慢与失职。

  同理,客户排队难、等候时间过长,也是银行对储户服务不到位。《消费者权益保护法》规定,公民有公平交易的权利。公民到银行办理业务,他们与银行之间就是消费合同关系,银行理应为他们提供周到的服务。对储户来讲,他们为银行带来利润,却享受不到良好的公共服务。储户排长队、等候时间过长,既耽误时间,也影响心情,有时甚至造成经济损失与严重后果。虽然储户很憋气,但银行依然如故,服务依然差强人意,储户无可奈何。

  我认为,如果是银行的原因造成储户等候时间过长,办理业务不顺心,央行与银监会应该给银行树立一个界桩,让银行承担一点怠慢消费者的责任。比如,督促银行网点实行叫号服务,设置足够坐椅,全面开放服务窗口与ATM自动存取款服务,取消VIP客户特权。当储户排队等候时间过长时,向储户表示歉意,给予一定的经济补偿,减免手续费,等等。这不仅是对储户心理的安慰,鉴于怠慢成本考虑,银行也会自觉改变服务态度,开足服务窗口,提高服务质量。

  其实,不仅银行要做好服务文章,善待自己的“衣食父母”,医院、邮局、通讯营业厅、行政服务中心等公共服务行业也应提高工作效率,更好地服务公众,承担怠慢消费者的成本。任何一个行业都没有理由让公众忍受漫长等待的煎熬与服务冷脸。(叶祝颐 

[责任编辑 李春香 ]

普及安全知识
查农资保春耕
内蒙古牲畜存栏连...
春耕要买放心良种
雷锋精神永放光芒
内蒙古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内蒙古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内蒙古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联系方式:0471-6659743、6659744、6659725。
 
电话:0471-6659725
传真:0471-6659744
电邮:news@nmgnews.com.cn
现场普法
走进大剧院
大熊猫幼仔“卖萌”
记者调查血荒
网站介绍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网站工作人员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05-2009 内蒙古新闻网 All Rights Reserved.
内蒙古互联网新闻中心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或镜像。新闻热线:0471-6659725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51200600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507213 蒙ICP证:0900361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