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在3月23日召开的通辽市人才工作领导小组2012年第一次会议上获悉,为加快建设人才强市,促进“开放转型、创业富民”战略的顺利实施,当前及今后一段时期,通辽市人才工作将切实加强八支人才队伍建设,重点实施十项人才工程。市委常委、副市长李永刚主持会议并与2012年全市人才工作重点任务牵头单位签订工作目标责任书。市委常委、市委组织部部长杨静波对全市重点人才工作任务进行安排部署。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张丽华出席会议。
通辽市将切实加强科技创新型领军人才队伍建设。实施科技创新型人才开发计划,针对经济社会发展关键环节和重大科技创新专项,采取科技课题公开招标、技术咨询服务等市场化手段,吸引和聚集高层次科技人才开展科技攻关,用5至10年时间,培养引进科技创新型领军人才200人,培育科技创新团队50个,扶持培养一批青年科技人才。2012年,通辽市将围绕煤电铝产业提升、玉米高产示范、现代蒙药研发等重大科技攻关项目,扶持科技领军人才20名,培育科技创新团队5个,培养青年科技人才40名。
切实加强党政人才队伍建设。重视选拔培养复合型领导人才,加强年轻干部、少数民族干部、女干部和非中共党员干部培养选拔工作,强化后备干部队伍建设。实施重点领域党政人才培养工程,“十二五”期间培养500名熟悉县域经济、招商引资、现代服务业、现代农牧业、城市规划建设和社会管理创新等领域的党政人才。2012年,将依托浙江大学举办第一期县域经济专修班,面向全市培训100名青年党政人才。
切实加强企业家人才队伍建设。实施企业家培养工程和企业经营管理人才素质提升工程,培养造就一批具有创新精神、适应现代企业发展要求、具有较强市场开拓能力和社会责任感的企业家,“十二五”期间依托大连理工大学培训500名企业高级经营管理人员。用5 -10年时间,培养造就100名能够引领行业发展的杰出企业家、1000名本土企业家。2012年,将依托大连理工大学举办第一期企业高级经营管理人才专修班,市旗两级培训企业高级经营管理人才100名,重点扶持培养50名本土企业家。
切实加强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建设。实施专业技术人才知识更新工程,构建分层分类的专业技术人才继续教育体系,用5至10年时间,培养一批经济发展重点领域行业领军人才、一批社会发展重点领域学术技术带头人、一批“名师名医名家”、一批青年专业技术人才,培养2000名各领域专家和各行业领军人才。2012年,将设立专业技术人才知识更新工程专项支持经费,分行业开展专业技术人才知识更新培训,有重点地培养和扶持200名行业领军人才。
切实加强少数民族人才队伍建设。实施少数民族优秀人才培养工程,建立“少数民族人才库”,对重点培养的少数民族人才在政策、资金、项目上给予倾斜,促进少数民族干部健康成长、少数民族人才脱颖而出,用5至10年时间,培养10000名经济社会发展重点领域少数民族人才。2012年,将启动“少数民族人才库”建设,研究制定《加强少数民族人才培养的若干意见》,联系扶持1000名少数民族优秀人才。
切实加强文化人才队伍。围绕建设科尔沁文化大市,实施文化名家“三个一批”工程,用5至10年时间,选树一批科尔沁文化传承名人、培养一批民族文化创作人才、造就一批民族文化艺术名家,市旗两级政府重点扶持200名文化名家。2012年,将实施民族艺术领军人才和创作团队培养工程,评选一批科尔沁文化传承名人,重点联系扶持40名文化名家。推进科尔沁文化研究中心和科尔沁文化产业园建设。
切实加强现代服务业人才队伍建设。实施现代服务业“211人才引进和培养计划”,用5至10年时间,引进和培养20名商贸物流、金融财税、旅游策划等现代服务业领域领军人才,引进和培养1000名经营管理人才和专业技术人才,培养10000名现代服务业发展急需的技能型人才。2012年,将围绕商贸物流会展中心、蒙东国际金融城、旅游观光休闲度假基地等大项目建设,在引进一批国内外知名企业同时,引进和培养2名现代服务业领军人才、100名现代服务业经营管理人才和专业技术人才,培养1000名技能型人才。
切实加强实用人才队伍建设。实施高技能人才培养支持计划和现代农牧业人才支撑计划,用5至10年时间,高技能人才达到45000人,其中技师、高级技师达到10000人以上,农村牧区实用人才达到90000人,每个苏木镇农牧业技术推广人员达到7人以上,每个嘎查村特色产业带头人达到2人以上。启动实施社会工作人才培养计划,培养一支职业化、专业化的社会工作人才队伍。2012年,将举办通辽市第一届“首席技师”、“金牌工人”技能大赛,制定扶持培养和表彰奖励办法,加大技能人才队伍建设力度,继续扎实推进万人职业技能培训工程。健全基层农牧业技术推广机构体系,开展大规模农村牧区实用人才科技培训。研究制定《社会工作人才培养计划实施方案》。
通辽市将重点实施十项人才工程,即“科尔沁英才”工程、通辽千人计划、少数民族优秀人才培养工程、融入东北经济一体化发展人才开发计划、县城经济发展人才支撑计划、高校科研院所领军人才和创新团队支持计划、企业经营管理人才素质提升工程、现代农牧业人才支撑计划、现代服务业人才支撑计划及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支持计划。(记者 于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