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内蒙古新闻 - 国内 - 国际 - 文化 - 教育 - 旅游 - 美食 - 健康 - 汽车 - 楼市 - 娱乐 - 体育 - 道德法制 - 草原社区 - 草原家园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您当前的位置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综合要闻 正文   
转播到腾讯微博
五年内价格翻3番 茅台酒因“公”受“伤”?
内蒙古新闻网  12-03-29 10:10 打印本页 来源: 央视《新闻1+1》  
 

       (电话连线)

  财经评论员叶檀:

  资本市场没有这次这么巨大的反应。其实白酒股从以前来看,比较高端的这些消费类股从以前来看也有涨跌,但因为一次廉政会议发生如此巨大的下跌,然后同时这些高端酒下跌6%以上,这个是非常罕见的情景。

  董倩:

  所以问题就来了,叶檀女士您怎么分析,就是在第五次,在本届政府最后一次廉政工作会议之后,资本市场会给出这么一个反应,您觉得说明了一个什么样的问题?

  叶檀:

  资本市场做出了自己的预期。因为从这一次的廉政会议来看,我们知道有几个方面是从技术上把住了关口,他是动了真格的。首先,未来“三公消费”的细目要公开,细目公开也就意味着高端酒这些香烟的消费都会公开。然后是明令不得消费这些高端的一些消费品。第三,他从今年开始用公务卡消费。用卡消费就意味着以后消费的源头、消费的细目在卡上有了显现,所以市场因为动真格也动了真格,他的股价就开始直线下跌。

  那么另一方面我们也看到,从券商的一些分析报告来看,“三公消费”占了高端酒的消费量比较保守的估计是15%,比较大一点的、接近一点的估计是30%甚至到30%以上,所以一旦这部分的消费量去掉,对于市场是会有一定的负面影响的。

  董倩:

  其实叶檀女士你看一下,我们进入到今年以来,茅台酒的股价曾经因为市场上的一些声音有所波动。比如说进入到2012年以后1月1日的时候,中央各部门,还有所属行政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在支付公务接待费用的时候必须使用公务卡,刚才你已经提到过了,那么这就使得今年开始第一天白酒股全线惨跌,贵州茅台跌幅超过了4%。那么在1月16日,上海几位人大代表提议禁止公款消费喝茅台酒。第二天市场也有所反应,贵州茅台股价大跌近6%。那么按照市场的分析,其实往往到了每年的三、四月份,白酒的消费也会进入一个低潮。那么在此之后,在国务院廉政工作会议之后,再加上市场固有的一些规律,之后会不会像茅台在春节之前价钱反弹一样,这次也会反弹上去?

  叶檀:

  这个市场是有可能出现反弹的。但是我们看到,其实市场对于“两会”或者是对于一些委员代表的意见,然后对于一些工作会议它做出反应,说明我们现在的资本市场、证券市场对于政治的敏感度是非常高的,而分析师和投资者对于政治的敏感度也很高。他在这方面直接在短期内决定了股价的某些特殊类型的上市公司股价的涨跌。但是我们也同时要看到另外一点,如果说像这些比较高端的酒它的消费量是扎扎实实的,是立足于民间的,然后它的品牌的信用也是可靠的。那么这样的一些“三公消费”公开之后,对于这样的公司反而是好消息,因为他如果消费到反弹,就说明在民间市场上他有足够的消费,所以这时候就会出现优弊驱逐劣弊的情形,也不用去跑关系或者搞这种“三公消费”,好的公司就会脱颖而出,所以我想这对于高端的白酒行业是一个洗牌,也是一个好事。

  董倩:

  好的,谢谢叶檀女士。

  其实我们看一下茅台从2000年开始的价钱到现在,我们做了一个曲线图,我们不妨关注一下。图上只显示了从2005年开始,其实我们现在再加一个2000年的时候,这个价钱还要更低,是在200块钱一瓶。那么我们看从2000年的200,到2007年的618,实际上不到十年的时间涨幅是非常有限的,但是我们看,从2007年开始618到2012年的1980,这个价钱在短时间内几乎翻了三番。那么在这其中,五年的时间,有分析评论说,这期间恰恰是我们国家加大对基础设施投入的这么一段时间,海量的钱投入到了市场中就出现了“铁公鸡”这样的项目,有了项目就需要跑动,有跑动为了什么?就需要得到这些项目。那么有了跑动,自然就缺乏不了种种的这种饭局,在饭局上也就缺少不了茅台酒。那么也就是在2007年到2012年这五年的时间,茅台酒价钱是越来越高,但是离百姓距离却越来越远。其实我们今天说的茅台的股价随着廉政工作会议的召开应声下跌,在某种程度上茅台酒也是在一种替人受过,替公款吃喝受过,因为商品不存在理性不理性。那么商品的消费是存在理性不理性的,如果说我们可以不消费茅台酒,但是很快就有其它的替代品出来,所以这次廉政工作会议也提出喝高档沾边的东西都要挡在治政府的门外。

  解说:

  股价下跌是否还会涨回来?数千万资金撤离是否还会回归?事实上,对于控制“三公消费”与高档白酒之间的关系,投资者显然在观察。对于“三公消费”中的高档品,白酒也只是很小的一部分。

  至尊香烟、天价吊灯、豪华装修、豪华公务车、天价旅游考察等等,这些由“三公消费”支出的名词,一直以来从来没有从公众眼中消失过。2009年7月,一组被网友曝出的中石化办公大楼内豪华吊灯的照片迅速引起了人们的关注。有人说,这样的一个吊灯造价为1200万。随后,又有网友曝出,中石化在当时进行的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维修工程,预算显示工程的花费为2.4亿元。天价的吊灯和天价的装修,在当时引起人们的质疑和指责。尽管随后中石化集团就出面澄清说吊灯只有156万,但公众还是疑问,谁为天价吊灯买的单?

  去年4月份,浙江义务交警大队的一辆宝马X6的公务配车被网友曝光,随后交警大队给出的回应是:这辆车是用来给贵宾开道用的开道车,根据要求这个规格是需要的。除此之外,在去年1月份,宁夏回族自治区采购中心一则公务车采购中标公告同样引起人们的关注。公告中显示:自治区财政厅一次性采购了奥迪A6,共25辆。

  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教授朱青:

  “三公”开支有一部分是正常的,但也有一部分是不正常的开支、不合理的开支,所以实际上我们要限制的是“三公”支出当中这部分没有正当理由,不是正常的经济交往所必须的这部分“三公”支出。

  解说:

  事实上在前天召开的第五次廉政工作会议上,在推进行政经费使用管理改革中,除了提到禁止用公款购买香烟、高档酒和礼品外,还特别强调,要加强车辆编制管理、清理和规范越野车购置和使用,禁止使用公款和利用机关影响购置搜罗奇花异石和高档艺术品装饰办公区域。

  董倩:

  那么在这次国务院的廉政工作会议上除了禁止高档酒之外,对于其他的一些高档产品也设立了一个门槛。我们不妨来看一下,要求禁止用公款购买香烟、高档酒和礼品;严格控制行政机关、国有企业事业单位修建装修办公楼等楼堂馆所;禁止超标准使用和豪华装修办公室;禁止使用公款和利用机关影响购置、搜罗奇花异石和高档艺术品来装修办公区域。

  其实政府花的是纳税人的钱,你花别人的钱给别人提供服务本不应该使用这些高档的商品,但是现实生活中这些事情就发生着。为什么?接下来我们就连线中国政法大学法治政府研究院的王敬波教授。首先,王教授,我想听听您对于这次廉政工作会议之后,马上茅台酒股价应声下跌,您怎么看?

  中国政法大学法治政府研究院教授王敬波:

  我认为突出的反映了两个问题:首先第一个问题就是公款消费它是推高高档品的市场价值一个重要推手,甚至在很多的商品当中,它甚至成了一个主力军的角色。第二个,它反映了对公众对反腐的一个高度期待。政府高调反腐,每次限制公款消费,公众感到政府要动真格的了,所以一些高档品包括茅台酒它的价格自然就应声而落。但还有一个现象也非常值得关注,也就是经常是时过境迁以后,很多高档品的价格又缓慢回升,这也实际上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我们反腐制度的长期性和艰巨性。

  董倩:

  王教授您看,其实公众的眼睛始终没有离开过政府机关使用的一些豪华的、高档的东西,但是人们在盯住这种行为的同时,好像并没有能够遏制住这种现象的发生,您觉得什么原因?

  王敬波:

  我觉得原因可能要从两个方面来进行分析。首先第一个,我们国家自上而下的这种监督它的刚性是不足的。那么具体反映在比如说我们很多制度建设上比较软,比如说约束公款消费的,多半是依靠党和政府的一些文件,而这些文件本身的法律效率是比较低的。那么第二个在政府源头上防腐做的还很不够。第三个比如政府在政府采购中监管是不严格的。现在实际生活当中出现了很多名以上发票上写的是抵挡品,但实际上喝到嘴里的、摆到桌上的、官员使用的却仍然是高档品,这就在一定程度上反映政府采购的监管是不严格的。

  那么还有我们在问责上没有真正落到实处。那么公款消费在很多情况下被认为是一般的违纪行为,我们很少有看到有报道说有官员因为公款消费,因为奢侈浪费而受到行政问责的追究。那么这样就造成了在整个行政管理的环境当中或者整个政府的这种监督当中,它的刚性是不足的。那么就难以发挥这种监督的有效性。

  从另外一个角度来说,自上而下的这种社会监督发育非常不充分,比如说公众的、媒体的,那么他这种有效的一些监督管道实际上并没有打开,也就难以实现对公款消费的一些监督。那么包括财政信息的一些不公开,政府运作的不透明,这样社会监督本来是反腐一些最重要的力量,但是因为制度的限制,公众难以实现一种有效的监督。那么从上到下的监督没有刚性的,从下到上的这种监督管道又没有完全打通,实际上我们对“三公消费”或者财政浪费的这种监督是很缺乏的。

[责任编辑 李春香 ]

普及安全知识
查农资保春耕
内蒙古牲畜存栏连...
春耕要买放心良种
雷锋精神永放光芒
内蒙古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内蒙古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内蒙古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联系方式:0471-6659743、6659744、6659725。
 
电话:0471-6659725
传真:0471-6659744
电邮:news@nmgnews.com.cn
呼和浩特遭遇今春首场沙尘天气
我把鲜花献给您
大熊猫幼仔“卖萌”
记者调查血荒
网站介绍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网站工作人员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05-2009 内蒙古新闻网 All Rights Reserved.
内蒙古互联网新闻中心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或镜像。新闻热线:0471-6659725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51200600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507213 蒙ICP证:0900361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