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8岁的宋老太现住在大连市甘井子区南关岭街道姚兴社区。年前,儿子把她从外地农村接到大连过年,年后她也一直没有回老家。前几天,宋老太的儿子下班回家,看见门上贴了张单子,仔细一看是自来水公司的抄表记录,上面的数字吓了他一跳,两个月竟然用了98吨水。原来,宋老太第一次见抽水马桶这个东西,感觉特别神奇,“井里的水不花钱,所以我一个人在家的时候,没有事就摁一下。”宋老太说,每次摁完以后,她都觉得挺有意思。
与其说宋老太摁的是马桶,不如说摁的是寂寞,但让人伤感的是,即便她摁掉了980吨自来水,也未必能冲掉那份浓烈的寂寞与无奈。好在宋老太的儿子还算孝顺,他没有明确提出浪费水的事,怕老妈心疼上火,只是说总摁马桶的抽水开关,影响开关的使用寿命。这种善意的劝解,体现了一种孝顺。问题是,宋老太不摁马桶之后,她又当如何排遣孤独?
宋老太的孤独让很多人感同身受,有网友自称,“这让我想起我奶奶,来广州跟我们一起住的那段时间不断喂家里的兔子吃胡萝卜,结果兔子撑死了” 。中国有多少类似这样摁马桶玩儿、喂死兔子的老人?也许难以统计。一个不争的事实是,我国已经进入银发社会。截至2011年底,我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达1.85亿,预计到“十二五”末期,老年人口将达到2.21亿。空巢老人和留守老人不断增多,据统计,农村留守老人约4000万,占农村老年人口的37%。“出门一把锁、进门一盏灯”,就是空巢老人生活状态,孤独像洪水一样袭来,更关键的是做什么事都不方便,甚至充满种种不可预知的风险。另一方面,老人即便在儿女身边,也未必就能驱散孤独,就像宋老太。每个孤独的老人背后都有满腔的无奈和沉重的叹息。
在我们这个特别注重孝道的国家,先贤早就谆谆劝告世人,“百善孝为先”,“人之行,莫大于孝”。孝顺父母的方式林林总总,不必拘于定式,但我们不能认为给父母吃好的、穿好的,让父母有钱花就算尽孝了。再多的金钱、再优裕的环境也满足不了老人的精神需求。与物质相比,让老人得到精神慰藉更重要。一项调查表明,目前我国老年疾病患者中50%-80%是源自于老年人的心理疾病,而约70%的心理疾病是因为老年人缺少精神关怀所导致的。确实如此,到了一定年岁的老人,他们的物欲极低,往往吃饱穿暖即可,他们最需要情感输送,需要人性关怀,比如子女多陪他们唠唠嗑,孙辈多和他们逗逗乐。
当然,在现代社会,大多数年轻人陷入了一种陀螺化的生存状态中,每天忙得团团转,沉重的工作压力让人很难抽出大量时间在家陪父母。工作重要,父母的精神需求也重要,该如何平衡两者关系?不妨想办法让年迈的父母走出封闭的家庭,多和其他老人交往,加强社区里老人之间的沟通和交流,让更多的助老社工和志愿者走近银发一族。如果老人家有兴趣,不妨请他们与数码时代走得更近些,平时上上网,玩玩游戏,读读电子书。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每个人都有父母,每个人都会垂垂老矣,让老人得到充分的精神关怀,既是做晚辈的责任,也是全社会的责任。《老年人权益保障法》明确规定,赡养人应当履行对老年人经济上供养、生活上照料和精神上慰藉的义务,照顾老年人的特殊需要。当老人获得更细致更温情的精神关怀,他们的晚年生活才能更充实,才能唱亮夕阳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