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世纪80年代末乌海市兴起的民办学校,在经历短暂的辉煌后,于近几年一步步走向落寞。公立学校的迅速崛起,让发展缓慢的民办学校望尘莫及。乌海市从最多时候的13所全日制民办中小学到现在只剩下2所中学。
相关人士认为,教育行政部门的支持力度不够、学校办学条件规模停滞不前、生源不足且差等因素把乌海市民办学校挤入死胡同。
2012年3月份开学之前,乌海市民办学校聚英和慧文两所学校的办学人正努力奔波,争取12年免费教育政策对于民办学校的落实。
慧文学校校长雷成强告诉记者,如果今年这一政策依然涉及不到民办学校,这将给乌海市民办学校又一致命打击。
2012年1月1日,有媒体报道:从2011年春季开始,乌海市对于乌海籍普通高中、民族教育、中等职业教育学生实行全免费政策。
然而,这一政策并没有涉及到以上仅剩的两所全日制民办中学,这也直接造成了两所学校的生源继续下滑。
辉煌一时的民办学校
从上世纪90年代到本世纪初,是民办学校的兴起与发展阶段。1998年,乌海市出现了第一所民办中学:狮城学校。之后几年又相继成立了聚英、慧文、宇恒等学校,全日制民办中小学最多达到了13所。
乌海市聚英学校校长张辉告诉记者,聚英学校1998年开始筹建办学,次年正式招生。学校开办第一年招收学生270人。之后几年,聚英学校规模逐渐扩大,学生人数一度达到1000多人。
“聚英学校发展阶段确实得到了政府的一些支持。”张辉说,聚英学校之前的办学场地就是政府给的原职工中专(公办学校)的校园。
观念新、硬件条件好、教师工资高、师资力量较为雄厚成了当时民办学校与公办学校竞争的资本。慧文学校校长雷成强说,2001年慧文学校成立之初就给美术生特长班配备了电脑。另外,老师工资比公办学校老师工资高出许多。
已在聚英学校教书11个年头的藏贻斌是原海勃湾区矿务局第一中学(现乌海18中)教师,2001年辞去当时的工作来到聚英学校。“我离开的时候工资是300多元钱,而那时聚英学校的工资1100元~1300元。”
藏贻斌用“一潭死水”来形容他当初工作过的公办学校状况。“那会儿年轻,觉得在那里挺没意思的,另外环境也不太好,所以出来到民办学校的年轻老师挺多。”
张辉也表示,诱人的工资招来了许多从公办学校走出来的老师,匀被原学校开除公职。
藏贻斌回忆,兴起之时的民办学校还是能出一些成绩的。据介绍,当初为了能吸引成绩好的学生,学校还推出“免费生”政策,即免去成绩好的学生上学费用。
现任乌海市慧文学校教导处主任的孟延培2003年提前退休后,已经在五所民办学校工作过。他也向记者证实了2005年他去慧文学校教书的时候,该校规模大、管理正规。
雷成强总结了民办中小学具备的一些特点。首先是观念较新。民办教育利国利民,丰富了教育资源;其次是机制灵活。民办学校按照市场机制自主办学,在用人、招生、收费等方面努力适应教育规律、社会发展规律和市场经济规律的客观要求;三是质量较高。“以质量求生存,以特色谋发展”是民办学校的生命线;四是特色明显。每所学校都能根据市场需求和自身优势创特色,以特长培养见长,有的以行为习惯养成见长,形成了各具特色的办学模式。;五是服务优。不歧视学困生,尊重每位学生的人格,学困生愿意到民办学校上学。
同一个大院内的“难兄难弟”
如今乌海市仅剩的两所民办中学——聚英和慧文,更像是一对难兄难弟为了生存苦苦挣扎。甚至连校舍、教学场地都成为两所学校的发展诟病。
据雷成强介绍,慧文学校的校舍租用的是乌海市师训中心(前身是乌海师范)校舍;聚英学校的办学场地是以前乌海师范的一栋附属艺术楼(这是政府协调给聚英学校用的,不是租赁形式)。
记者来到聚英学校看到,经过岁月的洗刷,昔日颇具艺术气息的教学楼已变得破败陈旧。
教学楼内昏暗的灯光、布满灰尘的窗台、以及偶尔几个紧锁的办公室门,让人们怀疑这所学校是否依然存在。
张辉在面积不大的校长办公室内告诉记者,聚英学校是2009年搬到这里的。
张辉称,以前学校的老板觉得学校不能创造收入后,就决定不再办学。张辉等几位早期办学人不想放弃,就把学校的可动产全部转移到新办学场地。
然而,新办学场地有太大的局限性。张辉说,目前学校没有微机室及实验室,只有两个多媒体教室。以前的实验仪器都没有地方摆放。“除了极个别要求实验在教室里做,其他的(实验)都是老师做演示。”
不仅实验仪器存放在了仓库,就连以前的桌椅板凳也没有教室可放。张辉说,目前学校有9个教学班,当年一起搬来的桌椅板凳如今堆放在学校的食堂及其他空闲场地。
从聚英学校在往北走几百米,就会看到几处平房,这就是慧文学校。虽然是平房,但是校长雷成强认为,相对聚英学校,慧文的办学条件略好一些。
雷成强说,现在慧文学校有6个班,200多名学生,校舍充裕,另外配有微机室与实验室。
虽然慧文学校比聚英学校的办学场地宽裕,但办学场地和硬件条件还是在很大程度上滞后于公办学校。
乌海市教育局职工科副科长于春艳表示了对慧文学校校舍安全的担忧。“现在国家要求校舍工程,一定要保证学生的安全,慧文学校根本做不到。”
另据于春燕介绍,现在乌海的民办中学实验仪器基本没有。
民办学校办学的恶性循环
张辉认为办学条件差制约了学校招生,致使生源不足,反过来又让学校没有经费改善硬件条件。
张辉说,现在学校的收入仅能维持教师工资,没有充裕的资金改善学校的硬件条件,教师工资相比其他公办学校也是属于低层次的。
藏贻斌感慨地说:“我现在的工资是三千多元,而公办学校与我资历一样的老师已经达到五、六千元了。”
低工资也让一些以前从公办学校“挖”来的老师又离开了学校。雷成强对记者说,现在留下来的老师基本上第一学历是专科,本科老师都走了。
在生源方面张辉介绍,去年聚英学校才仅仅招收了180名学生,完成教育局给该校制定的招生计划的三分之二。“一方面是公办学校多招了学生,另一方面是乌海市去年实施的教育免费政策没有落实到民办学校。”
张辉说,现在的公办学校招生时都多招,家长们也愿意把学生送到公办学校。这其中包括已经招收到民办学校又转到公办学校的学生。“家长们宁愿把学生在我们学校的学费用于转学,也不愿意在我们这里呆着。”
“我们的生源基本与职高同一类,是公办学校招完后才招收的。”生源差,又怎么能出来好成绩呢?
慧文学校也经历着同样的境遇。
雷成强说:“公办学校办学条件好,又免费,家长当然愿意把学生放到公办学校。”
张辉与雷成强一致认为,应该在政策上给予民办学校扶持并落实到位。慧文学校教导处主任孟延培也说:教育行政部门的对民办校不支持,使得学校的发展空间很狭小,很有局限性。”
但孟延培同时表示,民办学校目前的生存困境与自身也有关系。他说:“我当初来民办学校的时候,就是这个样子,现在仍然是这样,规模一直没能扩大,如果规模扩大,政府再给予适当的扶持,民办学校将会走得更远。”
教育局职工科副科长于春燕否认了张辉所言“民办学校享受不到公办学校可以享受的政策”。
她说:“所有的政策都给他们了,公办学校有什么政策,他们就有什么。目前他们无法生存,是自身没有一定的办学实力。”
另据于春燕介绍,去年的免费优惠政策之所以没有落实到民办学校,是因为这项优惠政策不可能一年全部落实到所有学校,但是三年之内肯定会落实到位。
“国家近几年对公办学校的投入非常大,民办学校跟不上公办学校的步伐。教育必须要投入,有先进的教学理念、先进的管理和教育手段。另外,民办学校不能像以前一样一哄而上的以赚钱为目的,教育的钱不是那么好赚的。家长们现在也理智了许多,不认为民办学校是高品质、高质量了。”于春燕解释了民办学校落寞的原因。
日前,张辉在电话里告诉记者,今年开学这段时间的奔波依然没有起到作用,免费政策仍然在等。(记者 梁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