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内蒙古新闻 - 国内 - 国际 - 文化 - 教育 - 旅游 - 美食 - 健康 - 汽车 - 楼市 - 娱乐 - 体育 - 道德法制 - 草原社区 - 草原家园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您当前的位置 :新闻中心 > 体育新闻 > 综合 正文   
转播到腾讯微博
英媒体列举出奥运会让人“惧怕”的10大理由
内蒙古新闻网  12-03-31 11:31 打印本页 来源: 新华网  
 

  伦敦奥运会下个月将迎来倒计时100天。目前,从政治家到运动员,几乎每个人都在对今夏的奥运会充满期待。而这些天,国际奥委会也来到伦敦进行赛前的最后一次视察,称赞一切都在有条不紊进行中。

  但真的所有人都对此满意吗?在奥运会的确能给英国人带来和自豪感的同时,也有人持不同观点:伦敦居民担心奥运将给这座城市带来混乱,让他们的生活不便;远离伦敦的英国人也有意见,称他们至今还想不通,自己都参与不到奥运,为何还要为奥运会的巨大花费而买单?

  为此,英国主流媒体BBC列举出一些人惧怕奥运会的10个理由,代表了部分反对人士的声音:

  “奥运车道”的特权让人怒——组织者正在为“奥林匹克家庭”的成员创造30英里的奥运专道,以便奥林匹克的VIP、运动员、赞助商和媒体届时能乘坐宝马、大巴畅通无阻地行驶。而没有授权的普通人如敢走专道将会被重罚。这会让人感到特权的存在,城市拥堵也会更严重。

  花费巨大让人忧——奥运会对纳税人的钱是一大浪费。起初组织者预计费用为24亿英镑,但在2007年预算一下涨到93亿英镑。尽管组织者称保证奥运花费“会在预算内”,但伦敦在奥运会后的前景还是让人担忧。举办过奥运会的城市如蒙特利尔曾出现过经济衰退,一些人还认为雅典奥运会是造成希腊经济不振的原因之一。

  伦敦以外的地方不满意——伦敦土地紧张且向周边扩张已是趋势,为何还往里投这么多钱?还不如在缺乏支持的北方城市加大投入。英国的基础设施的确建设很好,但为什么总在伦敦和英国的东南部进行?

  公共交通的混乱让人烦——奥运期间,交通无疑压力更大。作为伦敦人主要交通工具的地铁会更加繁忙,一些前往奥林匹克公园的热门线路、换乘站将更加拥挤,这无疑在炎热的夏天带来更多不快。

  “白象”的经济负担让人怕——许多举办城市在奥运会结束后都会背负巨大的压力,一些庞大的新建场馆被闲置,成为城市的负担,人们将其称为“白象”现象。目前,包括奥运主体育场在内的几个永久性新建场馆还没找到“下家”去运营,令人担忧。

  铺天盖地的奥运新闻冲击生活——可以想象,奥运会时,各路媒体都会近乎疯狂的对奥运会进行报道,不喜欢体育的人会感到不自在。就像世界杯足球赛时,许多不喜欢球的女士成了“世界杯寡妇”,而奥运会可能比世界杯还要影响大。

  草根体育受影响——奥运会不仅意味着需要花大钱修建场馆,还意味着要为精英运动员提供大量的经费支持,如每一块金牌背后都有大量的资金投入其中。这样就会减少对大众体育设施的投资。作为普通居民来说,观看奥运会和参与锻炼根本是两码事,没有必然的促进关系,如没有提前的计划和资金分配,所谓的奥运会推动大众体育很难实现。

  自然之美丢失了——奥林匹克公园建在伦敦次发达的东部地区。批评人士表示,在建设之前,这里虽然不发达,但保持着自然的风光,很多家庭可以在逃离拥挤的城市后在这里喘口气。但奥运会又让这里成为一个繁忙区域。

  观看奥运的不自由——奥运会时,观众在进入奥林匹克公园时能带什么食物和水都有规定。据悉,伦敦奥林匹克公园的麦当劳连锁定将会是世界上最大的一个。一些人对人士称,去看奥运时你能买到的饮料就是可乐,能买的食物就是麦当劳。奥组委、国际奥委会、赞助商制定的规矩太多了,带给大家很多不便。

  只有商业,没有参与感——1948年伦敦奥运会,让大家有“我们都是一分子”的感觉。但这次的伦敦奥运会,商业味太重,暂且不说奥运公园外修建的巨大购物中心,就连奥运村的运动员公寓在奥运会后还要被卖给卡塔尔的公司进行开发。这让人实在难有亲切感。(记者岳东兴)

[责任编辑 梁亮 ]

内蒙古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内蒙古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内蒙古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联系方式:0471-6659743、6659744、6659725。
网站介绍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网站工作人员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05-2009 内蒙古新闻网 All Rights Reserved.
内蒙古互联网新闻中心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或镜像。新闻热线:0471-6659725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51200600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507213 蒙ICP证:0900361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