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内蒙古新闻 - 国内 - 国际 - 文化 - 教育 - 旅游 - 美食 - 健康 - 汽车 - 楼市 - 娱乐 - 体育 - 道德法制 - 草原社区 - 草原家园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您当前的位置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综合要闻 正文   
转播到腾讯微博
山东"见义勇为高考加分"引争议 回应称并非鼓励
内蒙古新闻网  12-04-01 09:38 打印本页 来源: 中国广播网  
 

  据中国之声《央广夜新闻》报道,近日,有媒体报道,根据山东省教育厅通知,2014年起,除调整的奥赛类、科技竞赛类、体育特长生类外,7类考生可继续享受高考加分。其中,获得省见义勇为级优秀学生称号的应届高级中等教育学校毕业生,在其高考成绩总分的基础上增加20分投档,由高校审查决定是否录取。消息一出马上引起网友热议。山东省教育厅相关负责人日前回应:“高考加分本意不是鼓励未成年人为了高考加分而去见义勇为,只是对见义勇为行为的一种认可。”

  对于这项规定是否会成为少数人弄虚作假的又一途径,该负责人表示,对于见义勇为考生的认定以政府颁发的证书为准,并且只是享受降分投档,至于是否录取还由高校审查决定。

  据了解,山东省2014年及以后高考中执行的降分投档的项目还包括:获得省级优秀学生称号的应届高中毕业生、获省级以上表彰的先进劳模青年,烈士子女,自谋职业的退役士兵等考生。符合上述条件的山东生源考生报考省内或省外高校均可享受,同一考生若符合多项增加分数或降低分数要求投档条件的,只能取其中最高一项分值加分或降分,不可重复计算。

  观点:见义勇为加20分投档,尝试一下又有何妨?

  湖北襄阳一中高三学生张文驰,在离高考还有70天的时候,义无反顾地选择了为他人捐献骨髓,被网友们称为“最美的中学生”,大家都力顶他是“在人性的高考中得了满分”。这样的时代青少年的楷模,如果有大学向他伸出橄榄枝,你好意思说“不”吗?

  当然,教育部门不能无视公众的忧虑。公众的疑虑有两点:一是怕这项政策会变异为钱权交易的平台。二是怕这样的政策会造成中学生见义勇为泛滥,甚至是见义“乱”为。那么,教育部门就应当针对这两点,将这项加分政策做出相应的调整,或者好好听取公众的意见,在什么样的“见义勇为”才加20投档上下一番功夫?或者是将学生的事迹在网上公布,将决定权交给公众。不能单凭“政府颁发的证书”。

  其实,令公众称赞的那些见义勇为行为,恰恰就是投机取巧者无法钻营的软肋,从另一个角度看,这远比那些竞赛奖项加分更合理些。再者,即便是你获得了加分提档的权利,并不意味着你就能被大学录取,而还要过高校那一关。权衡利弊,山东的这项加分政策,或许就是一条可行之策。

  见义勇为高考加分符合公众道德认知

  高校招生不仅要看成绩,更该看品德。否则,德智体全面发展岂不是成了一句空话,最后还是得以成绩论英雄。考生平时品德好不好,一般情况下看不出来,但在危急时刻能够挺身而出的见义勇为者,其品德肯定无可挑剔,获得高考加分和优先录取资格也完全应当。对获得见义勇为称号的应届高中毕业生,增加10-20分投档,也不会造成学生为了获得加分而有造假作弊的可能。且不说能让你见义勇为的事不能随便就能碰到的,而且要获得市人民政府或省综治委、省人民政府表彰也不是什么容易的事。

  比起以往的奥赛类、科技竞赛类、体育特长生类高考加分,给见义勇为者加分显然更符合公众的道德认知,也能让其他考生服气。此举更有助于弘扬社会正气、营造良好社会风气,促进公民道德素质的提升。

  争议:见义勇为高考加分=危险的诱惑?

  有媒体指出,见义勇为是一种无私奉献的精神,应该值得社会大力褒扬,山东省对见义勇为考生可增20分投档也许就是出于这样的考量,可是这种政策也引起了人们的担忧。

  首先,一些考生为了加分会盲目见义勇为而不是见义智为吗?高考竞争是激烈残酷的,一分之差就有可能与梦寐以求的高校失之交臂,甚至是榜上无名。别小看这20分,在山东、河南这些生源大省,20分对考生和家长是巨大的诱惑。

  考生大多十六七岁,还属于未成年人,未成年人普遍缺乏对危险的充分预见能力和自我保护能力,他们是社会有义务给予特殊保护的群体;从见义勇为的实际救助效果上看,未成年人见义勇为效果欠佳,在有危险发生时,让他们见义勇为简直是拿鸡蛋与石头碰,救不了他人反而给家庭和社会带来难以弥补的创伤和损失。

  河南、江苏、广东等地也都在一些法规条例中取消了未成年人见义勇为的内容。前不久,辽宁省修订的《消防条例》,规定任何单位和个人禁止组织未成年人参加火灾扑救;上海市早在2003年就在颁发新的中小学生守则中,首次避开了“见义勇为”;同一年,北京市的学生手册上也规避了“敢于斗争”的字眼。所以,对见义勇为考生可增20分投档有违《未成年人保护法》,有可能把心智不成熟的未成年人推入险境。

  其次,一些考生会在见义勇为上造假吗?高考加分与造假如影随形,例如有的考生修改民族,把汉族改为少数民族;有的运动员等级证书造假,或者在比赛或测试中有替赛、替考现象。高考加分作假所涉考生多来自权势家庭,去年曝光的浙江绍兴一中高考航模加分提出申请的19名考生中,绝大部分都是非权即贵的权势家庭子女,“三模三电”加分项目因此被戏称为“权势家庭子女俱乐部”。在造假上永远不要低估一些人的想象力,见义勇为考生增20分投档,也许有的考生和家长就会打见义勇为的主意,如来一个自导自演的见义勇为,有关部门如何规避造假行为,从而保证高考的公平公正性?

  再次,见义勇为是应该鼓励的行为,诚实守信、助人为乐、自强不息等同样是优秀的道德品质,可是有关部门为何对见义勇为情有独钟?

[责任编辑 李春香 ]

寄宿学生吃上营养餐
普及安全知识
查农资保春耕
内蒙古牲畜存栏连...
春耕要买放心良种
内蒙古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内蒙古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内蒙古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联系方式:0471-6659743、6659744、6659725。
 
电话:0471-6659725
传真:0471-6659744
电邮:news@nmgnews.com.cn
呼和浩特遭遇今春首场沙尘天气
我把鲜花献给您
大熊猫幼仔“卖萌”
记者调查血荒
网站介绍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网站工作人员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05-2009 内蒙古新闻网 All Rights Reserved.
内蒙古互联网新闻中心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或镜像。新闻热线:0471-6659725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51200600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507213 蒙ICP证:0900361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