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晚8点半,延庆八达岭长城,瑟瑟夜风中,景观灯瞬间熄灭,山脉间蜿蜒的灯火长龙一下子隐了身。这是地球熄灯一小时活动北京主会场。
为何不选在人群集聚的城区,而是跑到晚间没人的八达岭?“熄灯一小时”究竟是节能还是浪费?是环保活动还是明星秀场?有市民对此活动产生疑惑。
一问
是否有点劳民伤财
昨天下午5时,200多位媒体记者就乘坐四五辆宇通大巴车,赶到了位于八达岭长城的主会场。
天色渐晚,游客已经很少,偶尔有几位往停车场走去。会场除了媒体记者、工作人员、志愿者,就是负责舞台的工人,大约500人。
租大巴车、建舞台、运设备,还要准备500余人的晚餐,动静不算小。而现场还得几十位武警、警察维持秩序、保护古迹。
往年地球一小时活动都是选在城区举行。“为何今年要远赴八达岭?一是没人看,二是长城晚上本来就没灯,三是有点劳民伤财。”市民赵先生表示不解。
组织方回应:
世界自然基金会是“地球一小时”活动的发起者和组织者。昨天其北京代表处副首席代表李琳表示:“熄灯活动更多体现的是象征意义,所以我们每次选择的也都是地标性建筑,2009年选的是鸟巢,2010年是故宫,2011年是国贸。这次选择八达岭是因为长城是北京最具标志性的建筑。”
组织方介绍,长城是有景观灯的,晚间景观灯在节假日和周末都会开启。
而对于是否劳师动众,李琳坦言,组织方此次严格控制了人数,志愿者200人,媒体200人,基本都没开私家车,而是统一乘大巴绿色出行。本来媒体人数更多,但就是考虑到控制成本,所以有些媒体没有到会场。
二问
是节电还是浪费电能
关于熄灯一小时活动是否节能的争论成为近期最热门的话题。此前有媒体报道,人口资源环境委员会副主任王玉庆认为“地球一小时”活动只是宣传形式,对节能没有实质作用。
2010年3月28日晚8时30分,故宫、鸟巢等景点陷入黑暗,参加“熄灯一小时”活动。第二天,北京市电力公司公布数据显示,28日晚8时29分(关灯前一分钟)与8时35分相比,北京市的供电负荷降低1万千瓦,只占全市用电量的千分之几。
对于电力生产企业来说,因电力不能储存,用户临时性关灯,不会减少生产成本,只会造成电力浪费,甚至还可能影响电网的安全稳定。
组织方回应:
李琳表示:“我们对电能方面没有进行追踪。我们组织关灯不是为了关灯,而是用熄灯来象征我们应该为地球所做的改变。比如骑自行车,少用空调等等。活动的象征意义更大。”
组织者表示,真正的环保是在这一小时外。据了解,今年参与熄灯活动的很多城市还做出其他环保承诺,比如湖北武汉、黄石等16个城市承诺推行排污许可证制度,健全落实减排预警、约谈等制度;扬州市承诺,每月11日政府机关除特殊公务外,其他车辆(包括公职人员私家车)停开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