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内蒙古新闻 - 国内 - 国际 - 文化 - 教育 - 旅游 - 美食 - 健康 - 汽车 - 楼市 - 娱乐 - 体育 - 道德法制 - 草原社区 - 草原家园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您当前的位置 :新闻中心 > 体育新闻 > 国际足球 正文   
转播到腾讯微博
日韩观察:退役球员怎安置
内蒙古新闻网  12-04-10 14:59 打印本页 来源: 腾讯体育  
 

球员工会(JPFA)无疑成为球员们的靠山和主心骨

  吃青春饭的球员们在退役后再择业是全球性一大难题,南京有有队球员上街讨800万欠薪就足以说明球员们球员生存与谋生计难的残酷现实。日本职业球员踢球时的权益完全可以得到保障,但退役之后的生活却同样会遭遇未知。据日本媒体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大约超过80%的J联盟职业球员在面临退役的关口时都会对未来感到迷茫而显得手足无措,每年多达100多位退役球员对自己将来能干啥心里无底,日本职业球员工会正在树立全力帮助球员们从头再来的信心。

  由于日本足球近些年发展急剧扩张,踢球的人多了、工资挣得却少了、竞争淘汰率提升、球员的运动寿命则大幅缩短。在日本球员因各种原因决定退役之后,从头再来的再就业压力自然摆在面前。能够靠当教练、电视转播顾问毕竟相当有限,即便是有心成为一名不脱离足球圈的基层教练员,也因为足协的教练上岗证的考核以及财政预算的减少而变得困难重重,

  早在1994年就筹建成立日本职业球员工会(JPFA)无疑成为球员们的靠山和主心骨,目前会员支部已经壮大到整个职业联盟J1和J2部全部40支球队,包括前国家队场上队长柱谷哲二、中田雅史等具有影响力的球员相继担任球员工会主席。被称为球员“娘家”的职业球员工会近年来变得越发强势,他们已经不满足于J联盟的陪衬或者附庸,除了积极参与抗震救灾募捐等社会公益慈善活动之外,为球员们出头讨说法,为球员谋后半生的二次创业竭尽全力,成为球员们重要的精神支柱。

  据日本球员工会的调查显示,日本目前退役球员的平均年龄约为26岁,而其中想选择继续踢下去的比例高达60%以上,他们的去向往往前往仅次于J联盟的半职业化JFL以及各地方联赛踢球谋生,而能够留在曾经所效力的俱乐部成为助理教练、俱乐部雇员的仅为10%左右,而铁了心选择远离足球的比例正逐年增加,选择一门与足球无关的谋生手段成为务实球员愿意接受生活挑战的新模式。

  日本球员工会当初只是以操心球员们结婚、妻子生产、因病住院、家人去世等场合派送慰问金或补助金开始,球员因比赛受伤超过一个月以上,工会也将支付一定误工补贴,就连球员搬家时需要自已支付的费用部分也将由工会负担,更多的还仅限于家长里短的管家婆形象,对于退役球员未来着想力度相当有限。

  日本球员工会从2003年开始与相关部门和公司合作进行再就业培训,培训领域波及房地产等商业投资的操作技巧和业务知识。对于下岗球员进行再就业推荐会,开展英语以及各种专业技能的培训活动已经逐渐成为球员工会义不容辞的重要内容,另外不断推出再就业成功范例,介绍他们再创业经验也成为球员工会鼓励球员勇敢融入社会的一种手段。

  今年三月份球员工会与日本一家著名保险公司完成一项全新合作模式。这项名为“保险窗口集团第二人生工程”再就业计划规定,每年保险公司将优先录用退役职业球员,退役球员在经过短期专业培训合格之后会被分配到全国多达250家保险公司分支机构工作,由于这家保险公司本身就是日本J联盟的赞助商,因此,被录用的职业球员年薪第一年可达到600-700万日元(日平均年薪为300万日元),至少令退役球员生活质量不会有太大落差。

  虽然这项用人计划声称是球员回报社会的一次机会,但对于从小踢球的这些退役球员另外一项人性化的举措还在于,这些已经加盟保险公司的退役球员们可以在闲暇时间到所在地足校以及初高中学校充当足球辅导员角色,这对于血液里充溢着足球元素的前球员是一件相当具有吸引力的事,而录用退役球员不轻言与足球割裂已经成为更多企业与球员工会合作的一个前提。(午人)

 

[责任编辑 梁亮 ]

内蒙古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内蒙古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内蒙古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联系方式:0471-6659743、6659744、6659725。
网站介绍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网站工作人员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05-2009 内蒙古新闻网 All Rights Reserved.
内蒙古互联网新闻中心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或镜像。新闻热线:0471-6659725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51200600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507213 蒙ICP证:0900361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