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内蒙古新闻 - 国内 - 国际 - 文化 - 教育 - 旅游 - 美食 - 健康 - 汽车 - 楼市 - 娱乐 - 体育 - 道德法制 - 草原社区 - 草原家园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您当前的位置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综合要闻 正文   
转播到腾讯微博
2元包食宿4天3晚港澳游?当心这张伤不起的旅游券
内蒙古新闻网  12-04-11 09:55 打印本页 来源: 人民日报  
 

 

  游客经历:用旅游券游港澳,买回钻石、手表皆假货

  便宜得离奇的旅游券,如同天上掉馅饼,这馅饼真的好吃吗?近日,有旅游部门接到一位游客王女士的投诉。

  王女士夫妇想去港澳旅游,听同事介绍淘宝网上热销一款旅游券,只需2元钱就可以买到价值3980元的港澳4天3晚双人游优惠券。王女士拨打旅游券上的电话咨询,对方说,“此类销售受香港政府支持”,所以价格便宜。除此以外,每人只需要交170元导游小费和50元口岸手续费。“因为是优惠券,所以不会签订旅游合同。”对方表示。

  王女士明白天上不可能掉馅饼,也听说过导游强迫游客消费的事情。但她想,香港是购物天堂,去了肯定是要买东西的,就当是把购物的钱当作参团的费用,何乐而不为呢?

  看着网上400多条成交记录,王女士毫不犹豫下单并报了名。同行的人都是以旅游券的方式参团,有的是商场、公司促销发放的,有的是办健身卡送的。

  4天行程下来,王女士被导游带着天天在购物店转,最终买了2万多元的钻石、手表。回来一鉴定,都是假货。想要投诉,一查询才知道,旅游券上的“××旅行社”和联系电话都是假的。

  业内人士表示:超低价旅游券属陷阱

  4月10日,记者从携程旅行网上看到,从深圳出发的港澳3日自由行报价在890元以上。而途牛旅游网从深圳出发的港澳4天3晚游,报价为1388元起。

  中青旅客户服务中心高级经理隋朝晖表示,网络上出现的这种“超低价格旅游优惠券”,显然属于变相“零负团费”的陷阱。

  他说,众所周知,任何一个地接社在接待游客的过程中,都会产生相应成本,并且他们也需要盈利。任何打着“零团费”或“负团费”幌子招揽游客的旅行社,最后必然会想尽办法从游客身上把钱赚回来,比较常见的就是“强迫购物”。如果游客不同意,这些旅行社可能就会使用辱骂、甩团甚至殴打等方式威胁游客,强迫游客就范。

  隋朝晖介绍说,虽然《旅行社条例》明确禁止“零负团费”等损害游客利益的行为,但由于各种原因,这一现象目前依然存在。

  他提醒游客,选择旅行社时一定要牢记,“天上不会掉馅饼”,要选择正规的、有资质的企业,不能贪图小便宜、盲目追求低价格。尤其值得注意的是,游客一定要与旅行社签订正式的合同,要看清楚合同中对购物次数、购物场所名称、每次最长停留时间等的规定,以备发生纠纷时有据可依。

  国家旅游局提醒:参加旅游活动勿单纯追求低价

  日前,国家旅游局发布2012年旅游服务警示第3号信息,针对网上销售的低价旅游券,向广大游客发出警示:

  第一,以此类旅游券方式经营是恶性价格竞争,是旅游行政管理部门严厉打击的违法违规行为。商家宣称的“此类销售受香港政府支持”的广告不实,香港政府对此并不知情。

  第二,旅行社以互联网形式经营旅行社业务的,其网站首页应当载明旅行社的名称、法定代表人、许可证编号和业务经营范围。旅游者在网上购买旅游产品时,应留意相关信息并核实。

  第三,旅游者购买旅游产品,包括通过网络购买旅游产品,要与旅行社签订旅游合同,约定住宿、车辆、餐食等标准,载明由旅行社安排的购物次数、购物场所名称、每次最长停留时间以及需要旅游者另行付费的游览项目及价格。

  第四,旅游者在购物时,应要求商家开具发票,标明购买商品名称、数量、单价,并加盖商家发票专用章或财务章,旅游者收到发票后要仔细核实清楚并妥善保存。

  第五,旅游者参加旅游活动时,应当将旅游产品的品质、旅游服务质量和价格进行综合考虑,不要单纯追求低价,克服占便宜的侥幸心理,否则利益将受到损害。 

[责任编辑 赵文萃 ]

寄宿学生吃上营养餐
普及安全知识
查农资保春耕
内蒙古牲畜存栏连...
春耕要买放心良种
内蒙古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内蒙古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内蒙古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联系方式:0471-6659743、6659744、6659725。
 
电话:0471-6659725
传真:0471-6659744
电邮:news@nmgnews.com.cn
呼和浩特遭遇今春首场沙尘天气
我把鲜花献给您
大熊猫幼仔“卖萌”
记者调查血荒
网站介绍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网站工作人员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05-2009 内蒙古新闻网 All Rights Reserved.
内蒙古互联网新闻中心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或镜像。新闻热线:0471-6659725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51200600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507213 蒙ICP证:0900361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