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内蒙古新闻 - 国内 - 国际 - 文化 - 教育 - 旅游 - 美食 - 健康 - 汽车 - 楼市 - 娱乐 - 体育 - 道德法制 - 草原社区 - 草原家园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您当前的位置 :新闻中心 > 内蒙古新闻 > 阿拉善新闻 正文   
转播到腾讯微博
世界最大梭梭敖包——阿拉善肯特敖包举行开光祭祀仪式
内蒙古新闻网  12-04-16 09:55 打印本页 来源: 阿拉善日报  
 

  4月11日,世界最大梭梭敖包——肯特敖包开光祭祀仪式在阿拉善经济开发区科泊尔地区举行。当天虽然气温骤降、雨雪交加,但丝毫没能阻挡来自开发区及吉兰泰镇、巴彦木仁苏木等周边地区农牧民群众虔诚的祭祀热情,为重现这一经典历史遗迹神韵和风貌,挖掘区域特色旅游文化资源增加了人气。

  肯特敖包是旧科泊尔巴格(今阿拉善经济开发区乌斯太镇巴音敖包嘎查)境内乌兰希里之顶用梭梭柴堆砌的一座敖包。相传,1227年成吉思汗仙逝后,其臣仆众人以五色骏马牵拉的勒勒车运载其灵柩,向斡难河畔的肯特山方向行进,途经哈鲁乃山。《蒙古源流》中记载:“大汗灵柩载于勒勒车,一路诵念祈祷词途经阴山余脉之科泊尔之地,勒勒车轮深陷于地,五色骏马竭力而不能前行。众人悲恸,齐跪于圣灵前,祈诵道‘蔚蓝的长生天降生的人中俊杰天之骄子保佑……哈鲁乃山是您温暖的憩息地……’”这时勒勒车突然起动,众人无不欢悦,继续上路,将灵体送达了目的地。众多学者认为书中提到的“科泊尔”、“哈鲁乃”之地名即今乌斯太镇境内的科泊尔、哈鲁乃之地。《黄金史》中亦有关于此事的记载,而与此典故相似的传说也至今流传于民间。后来,人们在成吉思汗灵车深陷的坑里添葬了许多祭品,并用梭梭柴堆砌了一座敖包,命名为“肯特敖包”,以示纪念。清同治11年,科泊尔地区发生狼灾,被誉为“七星宝剑主人”的辅国公阿木尔吉尔嘎啦从福因寺(北寺)请来第三代转世活佛,将肯特敖包移至黄羊岭,还用十二峰骆驼从色楞庙请来十名喇嘛及经书、麻钱、祭祀宝瓶、金银财宝等,重新修建了高6米多、直径为9米的敖包,并举行了隆重的敖包祭祀活动,从此狼灾绝迹。

  由于肯特敖包曾在文革中受到严重损坏,为传承和保护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2010年开发区乌斯太镇党委、政府重新修建了肯特敖包,并准备为这座世界最大的梭梭敖包申请世界吉尼斯纪录。现在,肯特敖包及科泊尔地区200万亩天然梭梭林、科泊尔神树等旅游景点景物,已成为一条极佳的具有丰富历史文化内涵及自然美景的区域精品旅游线路,为丰富开发区乃至阿拉善盟的旅游资源,打造区域旅游合作新平台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丁帅)

[责任编辑 哈丽琴 ]

寄宿学生吃上营养餐
普及安全知识
查农资保春耕
内蒙古牲畜存栏连...
春耕要买放心良种
内蒙古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内蒙古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内蒙古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联系方式:0471-6659743、6659744、6659725。
电话:0471-6659725
传真:0471-6659744
电邮:news@nmgnews.com.cn
呼和浩特遭遇今春首场沙尘天气
我把鲜花献给您
 
“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
相约三月 媒花朵朵送祝福
网站介绍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网站工作人员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05-2009 内蒙古新闻网 All Rights Reserved.
内蒙古互联网新闻中心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或镜像。新闻热线:0471-6659725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51200600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507213 蒙ICP证:0900361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