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治区党委作出部署,从3月份开始,历时3年,在全区开展万名党员干部“下基层办实事转作风”活动。这是在新形势下进一步加强群众工作、密切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切实转变党政机关和干部队伍作风的一项重大举措。
目前,这项活动已经在我区轰轰烈烈地展开。全区各级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和党员干部一定要以更加坚定的决心、更加振奋的精神、更加扎实的作风,积极深入基层一线,切实使开展下基层活动的过程,成为推进富民强区的过程,成为固本强基的过程,成为密切党群干群关系的过程。
我们要清醒地看到,尽管当前我区农牧业和农村牧区发展形势比较好,但是农牧业基础薄弱、农村牧区发展相对滞后、农牧民收入偏低的现状没有根本改变。面对气候条件的不确定性、市场价格的起伏、生产成本的上升、信息来源和手段的缺乏、低水平的专业化组织和生产等现实问题,农牧民持续增收的难度越来越大。实现富民强区,农村牧区是重点,也是难点。加快农村牧区的发展,核心是发展经济。而经济的发展必须要有好的项目持续拉动。因此,在这项活动中,我们要紧紧抓住扶持一批发展项目这一重点任务,为农村牧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围绕促进农牧民增收这个核心选准项目。认真分析研究所帮扶地区的区位、资源和产业等实际,想方设法选准和实施一批特色项目。项目帮扶,一定要充分考虑市场需求情况,注意从市场信息的提供、销售流通的准备、深加工项目的对接等方面,提前采取风险防范措施,切实防止农畜产品“卖难”,防止谷贱伤农。
围绕壮大集体经济这个重点谋划项目。紧密结合当地实际,因地制宜地为集体经济的发展出主意、想办法、创造条件。比如,帮助村里盘活土地、荒山、草场等集体资产,建立科学的运营机制;注入一定数量的启动资金,鼓励村集体带领农牧民搞产业化经营,等等。
围绕发展合作组织这个方向布局项目。实现农牧业增产增效、农牧民增收,根本的出路在于生产的规模化和经营的集约化。要把扶持合作组织作为开展帮扶活动的一个重要抓手。在推动同类合作组织联合做大、建立健全合作组织与龙头企业联结机制、帮助培育打造名特优农畜产品品牌等方面多做工作。通过加强合作组织建设,发挥其引领农牧民致富的“倍增”效应。
项目是发展的载体,只有实实在在的项目,才能够带动实实在在的发展。项目的选取要科学谋划,不可以仅凭热情和愿望制定不切实际的规划,造成重复建设或者浪费。项目的办理要优先,必要时特事特办。项目要经得起时间的考验,给当地留下长久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基层的困难和问题是长期形成的,解决起来也不可能毕其功于一役,需要持续的帮扶和推动。下基层活动要建立跟踪问效机制,所有项目都要一抓到底,不仅要负责抓起来,更要负责抓出成效,绝不能够虎头蛇尾、半途而废。只有我们把群众放在心上,群众才会把我们放在心上;只有我们做得让群众满意,群众才会对我们满意;也只有真正地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下基层活动才会取得实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