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内蒙古新闻 - 国内 - 国际 - 文化 - 教育 - 旅游 - 美食 - 健康 - 汽车 - 楼市 - 娱乐 - 体育 - 道德法制 - 草原社区 - 草原家园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您当前的位置 :新闻中心 > 内蒙古新闻 > 时政新闻 正文   
转播到腾讯微博
【走基层•采风】香瓜一挂“牌” 入市身价增
 

  “再有10天左右,这些香瓜就能上市了。我这瓜可是‘金瓜’呦!”4月14日,记者来到巴彦淖尔市五原县胜丰镇新红村,见皮肤黝黑的张建军正在自家的大棚里忙活着,他一边查看着瓜蔓一边向记者夸耀。

  张建军说的“金瓜”其实就是当地土生土长的香瓜,前几年1斤才卖几角钱。可现在,这种“晏安和桥灯笼红香瓜”成了当地的知名产品,一上市便会以每斤35元的高价被外地客商订走。靠这些香瓜,张建军1年收入10多万元。

  “2006年以前,我们的瓜就是摆在路边卖,1斤不到1元钱。后来工商局建议我们注册商标,并成立了香蜜瓜农业合作社。没想到这商标还真管用,各地客商就认我们这块牌子,瓜好卖,价钱自然高了。现在我们村大部分种香瓜的村民,年收入都在10万元左右。”张建军说。

  在巴彦淖尔市,土生土长的农畜产品,自从注册了商标后,犹如挂上了“金字招牌”,身价大增。

  “我们大力实施商标富农战略,对特色产品从商标设计、申请注册到品牌宣传、商标保护等多方面给予支持。”据巴彦淖尔市工商部门工作人员介绍,目前,全市已经有农副产品注册商标1377件。不仅面、油、菜、果、活鱼、苇草、瓜子、枸杞等拥有了品牌,而且加工生产的脱水菜、咸菜、野菜,风味小吃等也分别贴上了商标进行销售。

  采访中记者了解到,当地的富硒小麦、苹果梨、番茄、蜜瓜、枸杞、黑白瓜子等名优特产品已连续多年按订单组织生产。就连普通的韭菜,在注册了“新华韭菜”的商标后,种植面积也增长了一倍,各地客商纷至沓来,产销两旺。

  就是这些小商标,提高了农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收到了“打响一个品牌、活跃一域经济、富裕一方百姓”的效果。

  “有了商标,我们卖的瓜都是一个一个挑出来的,卖不好的产品等于自己砸自己的饭碗。”富裕起来的张建军和其他农民对品牌的认识都有了提高。(记者 胡芳 通讯员 赵贝磊)

[责任编辑 范悦怡 ]

寄宿学生吃上营养餐
普及安全知识
查农资保春耕
内蒙古牲畜存栏连...
春耕要买放心良种
内蒙古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内蒙古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内蒙古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联系方式:0471-6659743、6659744、6659725。
电话:0471-6659725
传真:0471-6659744
电邮:news@nmgnews.com.cn
呼和浩特遭遇今春首场沙尘天气
我把鲜花献给您
 
“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
相约三月 媒花朵朵送祝福
网站介绍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网站工作人员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05-2009 内蒙古新闻网 All Rights Reserved.
内蒙古互联网新闻中心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或镜像。新闻热线:0471-6659725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51200600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507213 蒙ICP证:0900361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