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内蒙古新闻 - 国内 - 国际 - 文化 - 教育 - 旅游 - 美食 - 健康 - 汽车 - 楼市 - 娱乐 - 体育 - 道德法制 - 草原社区 - 草原家园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您当前的位置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正文   
转播到腾讯微博
山东鄄城:"被医疗""被补偿" 谁动了农家医疗款?
内蒙古新闻网  12-04-20 13:12 打印本页 来源: 中国日报网  
 

鄄城县新农村合作医疗基层门诊医疗怪相

  新农村合作医疗家庭帐户是指医疗保障机构为参保者以家庭为单位的用于偿付其家庭成员特定医疗费用的专用基金帐户。家庭帐户的主要特点是家庭成员共同拥有,共同使用,可以滚存和继承。在我国,家庭帐户主要应用于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简称“新农合”)的基金管理和费用偿付。由于农民是以家庭为单位参加新农合的,所以,资金管理和费用偿付的帐户也以家庭为单位建立。其制度安排是:农民以家庭为单位进行加入,家庭成员要么都参加,要么都不参加;将每个家庭成员按照一定标准筹得的资金合在一起,用作该家庭所有成员的医疗消费;当年的节余可以滚存下一年度。

  近日有山东省鄄城县群众向我社反映基层卫生机构恶意套取其家庭帐户上的资金。2012年4月1日,本社记者赴山东省鄄城县进行实地调查了解。

  经走访和查看一些村民07年至11年度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证,记者发现大部分入新农合的家庭,其成员都到卫生室接受过治疗,有的是查体,有的是拿药等名目。于是记者就就医时间,就医人员进行走访。发现有些人在记录的就医时间内说自己根本就没有生过病,也没有查体或是拿药。更有甚者,那些在外地打工的村民,其名字也鬼使神差的出现在新农合医疗证的门诊医疗费报销登记上。那么他们是被谁医疗了,又是谁划走了他们帐户上的钱?

  在走访中有知情人士向记者反应了一些情况并提供了一些文件。李先生向记者说:“鄄城县下面的卫生室负责人和微机员会定期到镇卫生院开会,镇卫生院领导会不定期授意卫生室的工作人员套取参保人员的医疗金。比如2009年11月15日,领导就授意07―08年农民参保资金均未用光,你们要抓紧时间进行套取(即开据假医疗处方,领取资金),否则剩余的资金到年底将全部上交县财政。”

  当记者问到镇卫生院为什么要授意卫生室套取参保基金时。李先生对记者说:“卫生室套取完参保基金后要先上交到镇卫生院,再由镇卫生院进行返还。但返还时镇卫生院要扣取总额的4%作为费用。而这4%正是镇卫生院鼓动卫生室套取农民参保基金的原动力。”

  说话的同时,李先生向记者出示了两张表格,其中有鄄城县旧城镇卫生院一体化门诊药费报销情况月报表。记者从二张表格看出是2009年11月份的报销情况,一个是上半月,一个是下半月。李先生指着两张表格对记者说:“你看这是上半月领导没有授意时这个镇的家庭帐户报销额为32950.76元,而15日之后也就是下半月领导授意后这个数字急增至180575.28元。下半月家庭账户报销额度竟是上半月的5倍还多。”经记者调查了解09年11月份鄄城县并没有发生突发性传染疾病,也没有集体医疗事件。

  带着李先生向记者提供的资料及种种疑问,记者来到鄄城县卫生局。一位分管新农合医疗的张主任接受了记者的采访。

  记者:“有群众向我社反应,鄄城县下属的基础卫生机构普遍存在恶意套取新农合家庭帐户资金的问题。不知你是怎么看待这个问题?”

  张主任:“在2010年我县的旧城镇七里庙卫生室出现过恶意套取新农合家庭帐户资金的问题,不过相关责任人已经得到了处理。但这只是一个个案,不是群众所反应的普遍现象。”

  记者:“张主任,我们想调阅一下09年至11年鄄城县新农合门诊药费报销情况表,报销记录,就医记录及医疗处方。”

  张主任:“由于我县正在进行医疗卡代替医疗证中,微机系统无法调阅。”

  记者:“那么我可以看一下原始的存档单据吗?”

  张主任:“管理相关单据的工作人员有事不在。”

  新农合本身是件利国惠民的好政策,但是在政策惠及于民的最后一步中,怎么会出现鄄城县这种情况?没生病的人“拿了药”没有体检的人“体了检”,本应上缴财政的参保金是否被套取?当真正有了生病的人,国家还要再次划拨资金。当不知情的村民“被医疗”、“被补偿”时是谁窃取了人民的权益;又是谁蛀食了国家的利益。国策的最后一步谁来监管,公众需要一个真相!

  对于事态的发展我社将持续予以关注。(记者高娜)

[责任编辑 李中锋 ]

新兵下连后的日子
呼伦贝尔开展防火...
“棒子”真棒
保畅通
又到桃花盛开时
内蒙古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内蒙古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内蒙古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联系方式:0471-6659743、6659744、6659725。
 
电话:0471-6659725
传真:0471-6659744
电邮:news@nmgnews.com.cn
抓质量 抢进度 保工期
蒙古文版《学生科学技术百科》首发
大熊猫幼仔“卖萌”
记者调查血荒
网站介绍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网站工作人员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05-2009 内蒙古新闻网 All Rights Reserved.
内蒙古互联网新闻中心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或镜像。新闻热线:0471-6659725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51200600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507213 蒙ICP证:0900361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