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内蒙古新闻 - 国内 - 国际 - 文化 - 教育 - 旅游 - 美食 - 健康 - 汽车 - 楼市 - 娱乐 - 体育 - 道德法制 - 草原社区 - 草原家园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您当前的位置 :新闻中心 > 内蒙古新闻 > 农牧区新貌 正文   
转播到腾讯微博
让传统养殖业变样 良种场村养殖合作社成了气候
 

  4月20日,记者走进科右前旗巴拉格歹乡良种场村养殖园区时,10余名工人正在开动机器打地基、挖土槽、运砖头。细打听,才知道园区正在建一个年出栏1000头牛的育肥牛养殖园区,今年8月就可投入使用,到时候,育肥羊和育肥牛这两个养殖园区将带来实实在在的效益,入会村民的腰包会更鼓一些。

  自实行封山禁牧后,该良种场村的干部们就开始琢磨起了养羊业的新出路,组建了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建成1座占地4万平方米的肉羊示范养殖园区,一体化运作良种繁育、育肥、科研示范、技术培训、饲料青贮加工出售。当时,村民们对这事并不“来电”,存在抵制心理。村干部不得不做“第一个吃螃蟹的人”,带头垫钱买羊加入合作社,第二年,村民眼见为实:经过改良的育肥羊上膘快、肉质好、价格高,一年能出栏2—3批,每只肉羊有100多元收益。

  村民们心动了,纷纷提出入会,合作社“趁热打铁”引进了1200余只优良肉种羊,免费改良入会村民的羊群,同时回收村民家的秸秆,制成营养型青贮饲料,提高了饲料营养价值。村民李坤鹏给记者算了一笔账:他用3个月的时间育肥50只羊,合作社帮他节省了5000多元改良费、人工管理费、饲料费和防疫费。

  据了解,该良种场村兴村养殖合作社有320名社员,年出栏育肥肉羊8000余只、入会社员年能获利80万元。(记者 贺喜格宝音 胡日查 通讯员 孙璞玉)

[责任编辑 哈丽琴 ]

新兵下连后的日子
呼伦贝尔开展防火...
“棒子”真棒
保畅通
又到桃花盛开时
内蒙古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内蒙古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内蒙古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联系方式:0471-6659743、6659744、6659725。
电话:0471-6659725
传真:0471-6659744
电邮:news@nmgnews.com.cn
某给水团赴神州飞船主着陆场区打井突击队出征
蒙古文版《学生科学技术百科》首发
 
“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
相约三月 媒花朵朵送祝福
网站介绍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网站工作人员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05-2009 内蒙古新闻网 All Rights Reserved.
内蒙古互联网新闻中心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或镜像。新闻热线:0471-6659725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51200600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507213 蒙ICP证:0900361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