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头市青山区率先在幸福路和乌素图两个街道办事处启动“精街道、强社区”试点工作。目前,已在试点街道建立了责权明确的“一委一居一站”,在“干部下沉”社区的同时,力争实现“权力下沉”和“财力下沉”,让社区“掌权”、“管钱”
社区是社会管理的基础。随着越来越多流动人口、退休人员的增加,社区居民利益诉求呈现多元化趋势。“‘精街道、强社区’是将政府工作重心下沉,强化管理水平,细化服务内容,更好地贴近社区,服务群众。”青山区幸福路街道党工委书记、办事处主任李文杰在向记者介绍青山区目前开展的“精街道、强社区”试点工作时说。
区域统筹 试点“一委一居一站”
经过广泛深入调研,青山区从去年下半年开始筹备,并于今年1月份率先在幸福路和乌素图两个街道办事处启动“精街道、强社区”试点。目前,青山区已在试点街道建立了责权明确的“一委一居一站”,形成了社区党委、社区居民委员会、社区管理服务站“三位一体”的街道社区工作格局。
4月12日,记者在青山区幸福路街道办事处了解到,幸福路街道辖区面积2.14平方公里,有居民15353户、34052人,各级各类基层党组织52个。社区管理体制改革后,在原有街道党工委和办事处设置不变的基础上,幸福路街道将原来的7个社区整合成阳光、繁荣、幸福、赛音4个社区,并在每个社区新成立了社区管理服务站。社区党委是社区各种组织和各项工作的领导核心。在社区党组织领导下,通过搭建社区工作联席会、社情民意建言会、社区重大事项听证会、社区事务评议会等议事平台,共商社区事务。社区居委会回归其居民自治的本质属性。社区管理服务站下设了综合办公室、社区服务组、社区管理组、社区保障组、社区受理组五个工作组,承接政府公共管理和居民服务的职能,主要面对居民群众开展服务。
职能下沉 社区统筹人财物权
“原来我们街道有45名工作人员,现在只留下15名,其他人都下到社区了。”李文杰介绍。
改革后,试点街道内设科室调整合并,班子成员也由原来的6至9人调整为4人,工作人员由原来的30至50人调整为16人,街道二分之一以上的人员都下沉到了社区工作。选拔14名副科级干部到社区担任党委书记或管理服务站站长,选派街道干部、大学生就业实习基地人员以及招聘优秀居委会干部共70名到社区管理服务站工作,提升了社区服务的能力。
“干部下沉”的同时,青山区也力争实现“权力下沉”和“财力下沉”,让社区“掌权”、“管钱”。街道办事处将计划生育、民政、社保等公共管理和服务职能下沉到社区后,仅行使资源配置、统筹规划、监督管理、指导服务的职能。此外,财政部门建立独立核算的社区经费保障机制,相关经费及时足额拨付到社区,财政监督、专款专用,做到“有钱办事”。
服务前移 社区服务更贴心
正当记者采访时,一位张姓老人前来阳光社区管理服务站咨询低保申请有关事宜。老人欣喜地发现,申请程序比以前简便了不少。
“以前要先到居委会申请,再到街道办审核,最后到区民政局办理,至少得十几天;现在只要到服务站提出申请就行了,工作人员告诉我,三天就会有答复。”张大妈说。
此次社区管理体制改革一大亮点就是在社区成立了社区管理服务站。社区管理服务站建立了“一站式”服务大厅,直接为社区居民办理有关社会保障、社会救助、社会治安、医疗卫生、计划生育和劳动就业等与居民密切相关的12类64项公共管理和服务工作,居民办事更方便快捷。
社区管理服务站实行“AB角网格化”入户联系服务制度,每400户居民划分为一个社区网格,每个社区网格配备1名网格管理员,网格管理员既承担社区管理服务站工作,又承担网格内居民事务的服务,变“坐等”服务为“上门”服务,成了社区居民的“服务员”。
同时,青山区还提出“服务精细化”,在各个社区建立分户包片制、委托代办制、首问负责制等便民制度。目前,幸福路街道各社区的入户、低保、计生、卫生等各项工作已有序开展,整体的入户率达到90%左右。
居民自治 社区居委会回归本位
“以前计生、低保等事务性工作就忙得不可开交,哪有时间走访居民,组织居民活动,处理邻里纠纷等。”幸福路街道阳光社区居委会主任宿天玉对记者说。
街道社区管理体制改革后,剥离了社区居委会承担的行政职能,居委会主任从大量的行政事务中解放出来,把主要精力放到“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监督”和“自我服务”上。各社区针对自身实际,成立了老年人托管组、残疾人保健组等各类社区服务小组,为居民提供各种服务。
“现在我有时间了,工作就是走家入户、访贫问苦,组织居民开展自治活动等。”宿天玉说。改革后,阳光社区的居民感觉社区比以前更有活力了。“居委会经常组织饺子宴、趣味运动会等活动,还组建了舞蹈队、书画社等文化团体,我们的生活充满了乐趣。成立了各类议事委员会等社区自治组织,拆迁、管网改造等大事小事都会组织居民代表商议。”
社区管理体制改革后,每800户居民配备1名居委会干部,居委会干部全部由居民民主选举产生。社区党委书记、管理服务站站长和居委会主任定期向社区党员群众报告工作,社区党员群众代表定期对社区工作开展情况进行评议,居民的自治权、监督权得到了较好的落实。
在阳光社区,居委会设置了人民调解、治安保卫、公共卫生、计划生育、群众文化等5个工作委员会和若干居民自治小组,组织居民开展各类活动。日前,呼11街坊进行下水管网改造,居委会便组织居民代表督查组中懂行的居民代表召开会议,成立志愿者队伍,针对改造期间居民的出行、文明施工、道路回填等问题,与施工单位进行协调解决,并对施工过程进行监督。下一步,阳光社区居委会还将联系市科技少年宫建立“青少年校外教育基地”,组织开展辖区青少年校外教育活动。(记者 武巧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