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内蒙古新闻 - 国内 - 国际 - 文化 - 教育 - 旅游 - 美食 - 健康 - 汽车 - 楼市 - 娱乐 - 体育 - 道德法制 - 草原社区 - 草原家园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您当前的位置 :新闻中心 > 内蒙古新闻 > 经济新闻 正文   
转播到腾讯微博
草原盛开品牌花——内蒙古工商局推进商标品牌战略工作纪实
内蒙古新闻网  12-04-26 11:36 打印本页 来源: 内蒙古新闻网  
 

  四月的内蒙古大地春潮涌动、生机盎然,内蒙古商标品牌战略的实施进入了一个明媚的春天。如今内蒙古驰名商标总量已达37件,在全国五个少数民族自治区中名列首位,在西部省区步入前列!

  2011年9月,以自治区工商局党组书记、局长陈洁为首的自治区工商局新一届领导班子成立以来,积极落实国家及自治区关于商标战略发展的方针政策,立足资源禀赋和草原文化,深入推进实施具有内蒙古特色的商标战略,有效提高了内蒙古的知名度和美誉度。商标品牌战略的实施不仅成就了企业的辉煌,还使内蒙古大草原这一大品牌越来越靓。通过多年努力,内蒙古的商标名片伴随经济结构的调整、优化不断推陈出新,实现了从名牌资源到名牌产品的转变。

  37件驰名商标对内蒙古意味着什么?

  伊利、蒙牛、鄂尔多斯、科尔沁……一个个被国内甚至国外消费者熟知的品牌,有着共同的出生地——内蒙古自治区。截止2011年底,全区有效注册商标总数已达43628件,同2010年底的35896件相比增加7732件,增幅22%。这些来自北国大草原的一个个著名品牌,不但在国内外市场独领风骚,也成为内蒙古的一张张新“名片”,大大提高内蒙古企业和产品的科技含量和品牌形象,凸显内蒙古在全国的重要战略地位和重要作用,树立内蒙古打造品牌大区的形象。

  为给实施商标战略“造势升温”,呼和浩特市政府采取措施,加大对被认定为驰名商标、著名商标、知名商标企业的奖励力度。对被认定为驰名商标的企业,给予50万元的奖励;对被认定为著名商标的企业,给予10万元的奖励;对被认定为知名商标的企业,给予5万元的奖励。目前,按照培育一批、储备一批、发展一批的可持续发展思路,呼和浩特市工商局在全市范围内选择了30家消费者认可、有良好发展潜力、产值过亿元的企业进行重点帮扶,加快推进商标品牌创新进程,在自治区内外打造更多的“青城名片”,推动商标战略向更高层次发展。。

  “跟着商标好致富”已经成为农牧民的座右铭

  金灿灿的“蒙清”小香米走上了城市百姓家中的餐桌,还为呼和浩特市清水河县的农民每年实现增收600多万元;锡林郭勒羊更是伴随驰名商标“小肥羊”的美名走向了国际市场……一匹匹品牌“黑马”如今已在内蒙古大草原上纵横驰骋,汇成了一股强劲的“草原商标风”。如今“跟着商标好致富”已经成为全区广大农牧民的座右铭。

  近几年,自治区工商局一边抓争创中国驰名商标与自治区著名商标,一边有计划、有步骤地鼓励农牧民注册农副畜产品商标,培育内蒙古农牧产品著名商标、注册原产地证明商标,积极发挥商标品牌兴农作用,促进城乡居民增收,促进了富民与强区并重战略目标的顺利实现。各级工商部门以服务地方经济,大力扶持发展农副畜产品注册商标为己任,结合实际培育“一村(嘎查)一品”、“一乡(苏木)一品”,促进地方经济的发展,这一举措实施以来,使自治区的农副畜产品注册商标数量猛增。

  为了打造地方特色服务品牌,位于科尔沁草原的通辽市开鲁县工商局将“张桂华”无公害蔬菜协会列为重点扶持培育单位,指导协会注册服务商标,并积极主动帮助和指导协会解决注册中遇到的各类问题。目前开鲁全县种植面积38.49万亩,年产无公害蔬菜13亿公斤,通过内引外联,年销售无公害蔬菜9000多万公斤,产品销往北京、辽宁等地。协会带头人张桂华投资300多万元建起了生产加工无公害蔬菜一体化加工厂,准备用“张桂华”牌服务商标打入国内各大市场超市,用这一品牌带动周围农牧户致富。

  随着农副产品商标战略的实施,北疆草原上先后涌现出一批以商标为龙头带动农牧区经济发展的典型。目前,内蒙古37件驰名商标中有很多与农副产品相关。在伊利、蒙牛、鄂尔多斯等驰名品牌的带动下,全区158万户农牧民参与到产业化经营中,占农牧户总数的40%以上。据统计,全区农牧民人均现金收入约33%来自农畜产品的产业化经营。

  “双打”利剑清剿假冒“李鬼”

  “小肥羊”自1999年8月第一家店亮相后,依托内蒙古的传统资源,目前已发展到690多家。有一阶段国内一些不法商贩和企业利欲熏心,置法律法规不顾,擅自假冒“小肥羊”的行为时有发生,假“羊”比真“羊”多,使企业在发展中受到影响。

  近年来随着内蒙古驰名商标、著名商标总量的不断发展壮大,商标侵权案件时有发生,严重影响了企业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自治区经济的发展。对此,自治区工商局及时采取有效措施在全区范围内开展了商标保护工作,严厉打击商标假冒侵权行为,切实保护商标所有人合法权益。

  2010年10月至2011年6月底,全区各级工商机关发挥职能作用,加大执法力度,在全区范围内开展了打击侵犯知识产权和制售假冒伪劣商品专项行动,严厉查处制售假冒伪劣商品行为,重点开展了查处侵权假冒重点商品、假冒名酒、保护驰名商标、涉外商标专用权和查处假冒大案要案五个专项行动。“双打”期间,全区工商系统共查处商标侵权假冒案件350件,案值630.724万元,罚没金额374.577万元,移送司法机关案件4件。

  未来发展任重而道远

  近年来,内蒙古商标品牌工作取得了辉煌的成绩,但是与一些经济发达的省市区相比差距是明显的,因此做好商标品牌工作任重而道远。

  要按照自治区党委书记胡春华在鄂尔多斯、呼和浩特等地调研时提出的“提升品牌价值,加大产业升级转型力度,形成传统产业新的竞争力”的讲话精神,落实好自治区经济发展长远目标和国家、自治区“十二五”时期的战略目标及自治区实施品牌战略重点产品培育目标;一手抓好全区资源型传统企业的改造提升服务工作,一手抓好战略性新型产业及高新技术产业商标品牌的培育工作。

  一是通过商标品牌战略的实施,使企业加大技术创新力度,不断优化产品结构,真正实现产业转型、升级,提升产品的核心竞争力;二是通过商标战略的实施,推进全区农牧业实现产业化、集约化、现代化的进程;三是同类、同性能产品要形成合力,打出拳头品牌产品来,对一些附加值低但有潜能挖掘高效益的产业和产品,在产业链条和深加工上做品牌文章,将没有做大的企业做大,没有做强的企业做强;四是发展扶持符合现代服务业发展方向的服务业优势品牌,逐步实现由数量占领市场向以品质品牌提升效益转变;五是积极培育和发展全区二三产业品牌产品群体和草原文化品牌。发挥职能优势,想方设法在文化旅游产业上做好商标品牌这篇大文章。

  计划到2015年,全区将建立起比较完善的商标品牌培育、发展、保护机制,各类市场主体的商标品牌意识进一步增强,企业普遍建立起注册、管理商标工作制度,运用商标品牌开拓市场的能力显著提高。自治区、盟市、旗县区三级形成推进实施商标战略的配套政策体系,在全区涌现出一批具有较强市场竞争力的商标品牌及实施商标品牌战略示范企业,商标品牌战略对经济发展、文化创新和社会建设的促进作用充分显现。促进内蒙古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为建设更加繁荣富裕和谐美好的内蒙古贡献力量。(内蒙古新闻网李中锋 通讯员王军)

[责任编辑 李中锋 ]

南木猎民村:桦树...
白天鹅的乐园
情迷皮影戏
新兵下连后的日子
呼伦贝尔开展防火...
内蒙古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内蒙古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内蒙古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联系方式:0471-6659743、6659744、6659725。
电话:0471-6659725
传真:0471-6659744
电邮:news@nmgnews.com.cn
马背消防队活跃
读书日里书香浓
 
“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
相约三月 媒花朵朵送祝福
网站介绍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网站工作人员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05-2009 内蒙古新闻网 All Rights Reserved.
内蒙古互联网新闻中心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或镜像。新闻热线:0471-6659725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51200600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507213 蒙ICP证:0900361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