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栋栋圈舍牛羊肥壮,一座座大棚果菜飘香,一幢幢瓦房装修一新,一张张笑脸写满幸福……走进中国安代艺术之乡库伦旗,一幅各族人民安居乐业的和谐图景跃然眼前。
民族团结,携手奔富路
库伦旗是一个蒙古族人口占大多数的少数民族聚居旗,全旗17.8万人口中少数民族占到64%。生活在这里的蒙、汉、满、回等13个民族群众,围绕“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主题,结下了“谁也离不开谁”的深情厚谊。
库伦镇后勿力布格村满族村民王新奇,这两年靠养殖獭兔走上了富裕路。腰包鼓起来的王新奇,没有忘记创业之初镇、村两级党组织和乡亲们给予的大力支持,一心要“拉巴”周边的乡亲和自己一起富起来。目前,由他创建的鸿源獭兔养殖专业合作社已发展社员11户,这11户中有汉族也有蒙古族,户户都是养殖大户。
王新奇毫无保留地把养殖技术无偿传授给他人,有人觉得他亏了,可在王新奇看来,不管是哪个民族的乡亲,只要能为他们过上好日子尽点力,心里就踏实。
也正是各族群众间有了这样的情感,库伦旗才有了快速发展的良好环境。2011年,该旗各族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13800元,农民人均收入达到5750元,分别较上年增长20.7%和27.5%。目前,全旗行政事业单位中少数民族干部占干部总人数的72.04%,为民族团结进步事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人才保证和组织保障。
你帮我助,各族群众心贴心
出库伦城区向东行进约10公里,有一个生活着184户人家的村庄,这便是哈图他拉嘎查。村里五分之四的人家是蒙古族,剩下的是汉、满族群众。多年来,哈图他拉嘎查村民们和睦得像一家人一样。
在村委会办公室里,挂着“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全区新农村建设示范村”、“全区五好党支部”、“全市生态文明村”等荣誉奖牌。说到民族团结,村支书乌日塔白乙自豪地说,村子后面坨子上的每一棵树都是村民们团结的象征。
位于塔敏查干沙漠南缘的哈图他拉,十几年前还是风沙肆虐,3个民族的乡亲们在村党支部带领下年复一年治沙植树,硬是靠着各族乡亲的合力,让6000多亩荒沙变成林海,并把不利耕种的3000亩盐碱地开发成了良田……靠着民族团结精神改善了生存环境、鼓起腰包的哈图他拉各族乡亲,更加认识到民族团结的力量、民族团结的重要。
精心呵护,鲜花越开越艳
“没有党的民族政策我们不可能有现在的富裕生活!”面对一栋挨着一栋连片建起的高标准蔬菜大棚,南元宝山村党支部书记郭杰不无感慨地介绍说,他们这个有着121户470多口人的多民族群众聚居村,以前人均收入不到2000元,一个“穷”字压得村民们抬不起头来。为让这个村的群众尽快富起来,从2007年开始,旗、镇两级党委、政府大力扶持村民发展蔬菜种植业,用争取到的扶贫资金为村民建温室大棚,并帮助协调贷款。如今,建起的100多栋日光温室成了村民们的“摇钱树”。过上富裕生活的村民无不感激党和政府对少数民族群众的关心和帮扶,心与党和政府贴得更近,更加珍惜民族团结换来的美好生活。
为了让民族团结之花开得红、开得艳,近年来,库伦旗委、旗政府为民族团结作出了多方面的投入,2011年为1400多农村危房、土房户解决了住房问题,共建设安全饮水工程9处、让2441名农牧民告别了吃水难,争取“春蕾计划”捐助资金348200元、救助各族学生545名……与此同时,还加大投入力度解决各族群众出行、就医、科技培训等方面的实际困难,让各族群众在安居乐业中共享民族团结、共同发展带来的成果。(记者 李海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