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项工业增加值高于全区平均水平,承接非资源型产业转移项目居全区前列,农牧民收入增速包揽全区前5位——近两年,发展相对落后的内蒙古东部5个盟市,探索多元化发展路径,经济社会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
锡林郭勒盟、赤峰市、兴安盟、呼伦贝尔市、通辽市内蒙古东部5盟市,拥有66万平方公里、1240万人,国土面积与人口均占自治区一半以上。近年来,在经济转型前提下,这一区域的发展受到诸多制约,加之内蒙古以呼和浩特、包头、鄂尔多斯为核心的西部地区工业化程度快速推进,导致东部盟市经济社会整体发展水平与西部盟市拉开了明显的差距。
为此,自治区党委和政府于2010年9月召开东部盟市经济工作座谈会,制定实施了全面推进工业化、城市化、现代化进程,融入周边地区发展,跨区域调度配置资源,加强盟市内部协作,区内对口支援等政策。同时,自治区从财政转移支付、建设投资等方面给予倾斜,大力助推东部5个盟市发展。
统计显示,内蒙古东部5个盟市2011年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9.3%,工业企业主营业务收入和利润总额分别增长41%与64.7%,均高于全区平均水平,其中呼伦贝尔市、赤峰市工业增速位居全区第一和第三位;完成固定资产投资3734亿元,增长25.9%,比全区平均增速高4.4个百分点,在全区投资增长超过30%的4个盟市中东部区占了3个;特别是民生得到大幅度改善,2011年东部盟市农牧民收入增速包揽了全区前5位。
近几年,内蒙古东部盟市积极推进煤电铝一体化发展,加快有色金属资源整合和延伸升级步伐,促进农畜产品加工业提质增效,大力发展化学工业、机械装备制造业和医药工业,在工业总量扩大的同时,工业经济效益快速增长。同时,自治区对东部盟市的中小企业给予重点扶持,中小企业呈现出勃勃生机。
今年一季度东部盟市地方财政收入、固定资产投资、工业增加值、城乡居民收入等指标增速均高于全区平均水平,特别是多年位列全区12个盟市之尾的兴安盟一改过去的徘徊局面,多项经济指标增速跃居全区前列。(贾立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