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城县在基层组织建设年活动中,做到优化组织设置、整合社会资源、加强队伍建设、规范决策运行四步同时进行,加快推动农村社会管理创新步伐。
优化组织设置,强化领导保障。根据农村经济社会发展需要,按照有利于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原则,宁城县委组织部及时调整和优化党组织设置,目前全县已有39个村党组织由党支部改建为党总支。同时积极扩大各类专业党组织的覆盖面,成立各类专业党支部149个、专业党小组881个,涵盖了农业产业化、劳务输出、群众文化、市场管理等7个领域,覆盖农户2.6万户。
整合社会资源,强化基础保障。各级党组织采取得力措施,调动群众参与社会管理的积极性,培育和提高农村各类社会组织参与社会管理与服务的能力。五化镇五化村在村党支部的倡导下,成立了红白喜事理事会,启动以来已为群众节约资金近11万元。
八里罕镇立志果蔬专业合作社通过自愿联合、民主管理的形式吸纳农户310户,所产果蔬销往沈阳、北京等地。今年前4个月实现收入600余万元,与当地党组织形成了党建共抓、难题共解、大事共商、利益共享的协作局面。
加强队伍建设,强化力量保障。该县各基层党组织结合农民党员设岗定责管理,对每名党员都赋予一定的社会管理工作职责,以点对点的方式联系群众、服务群众,形成全覆盖的社会管理网络。今年以来,全县农民党员向党组织反映群众诉求574件,帮助化解矛盾268起,较好地发挥了桥梁和纽带作用。大城子镇推行党员干部“名片制”服务,把干部的姓名、职务、联系方式、工作职责亮给群众,提高了服务效率,现已实现承诺346件,办实事121件,进一步维护了当地社会的和谐稳定。
规范决策运行,强化制度保障。各级党组织全面推行党务公开制度,保证群众的知情权,尤其是一些涉及群众利益的热点、焦点问题予以公开,接受群众监督。汐子镇二十家子村认真落实“四议三公开两报告”制度,实施“4321”工作法,做到还权于民,实现由“村官治理”到“村民自治”的转变。(记者马旭明 通讯员刘振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