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内蒙古新闻 - 国内 - 国际 - 文化 - 教育 - 旅游 - 美食 - 健康 - 汽车 - 楼市 - 娱乐 - 体育 - 道德法制 - 草原社区 - 草原家园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您当前的位置 :新闻中心 > 内蒙古新闻 > 社会法制新闻 正文   
转播到腾讯微博
杨树华40余年痴迷抄书
 

  天抄书两小时,1000多字。40年抄了100多本书,掌握了3000多个汉字———

  杨树华老人没上过学,却对写字抄书情有独钟,而且一抄就是40余年。如今84岁的他从抄写中汲取了知识,也使晚年生活变得更加充实快乐。

  杨树华1929年生于辽宁省葫芦岛市一个农民家庭。1970年到了乌海市,成为西卓子山水泥厂的一名工人。本来出身贫寒,婚后又生育了6个子女,沉重的生活负担让他的求知机会越来越少。

  杨树华的三女儿杨桂娟介绍,她父亲抄书的历史要从她记事时算起。有一次,杨桂娟去单位找父亲,正是工余时间,大家都在娱乐或休息,她却看见父亲在聚精会神地写字。车间很脏,噪音也大,灰尘呛得人透不过气来,父亲却戴着一个防尘口罩,趴在一张黑乎乎的大铁桌子上写得浑然不觉。还有一次,杨桂娟学校要开家长会,杨桂娟去单位找父亲,父亲却说等他写完字再说,急得杨桂娟差点哭了。

  其实,杨树华年轻时就开始断断续续地抄书。1986年退休后,抄书就成了他生活的重心。现在,老人坚持每天抄书两小时,1000多字。抄书的工具以前是钢笔,现在是中性笔。老人抄的书主要是历史类书籍和《康熙字典》等。老人抄写前要戴上老花镜,在每张纸上打上均匀的横线。

  “写字抄书,我还从中总结了许多诀窍。”杨树华说,用猜字谜的方法来增强记忆是他最得意的办法。40多年来,杨树华抄了100多本书,掌握了3000多个汉字。特别是一些不常用的、难写的生字、繁体字,他感觉越难写越有兴趣,学会了不少年轻人都不会写的字。

  “现在生活条件虽好,但他还是不愿浪费纸。多年来抄的纸张书本每积攒到一定数量,他就会卖掉。”杨桂娟说,很可惜他父亲抄过的本子现在没留下几本,不过父亲坚持抄书始终不懈的精神,一直激励着她和姐弟们“活到老、学到老”。现在,快50岁的杨桂娟还在边上班边学英语。(孙林涛 邬琴)

[责任编辑 赵静 ]

考生轻松出考场
争当环保志愿者
宝宝跳起《最炫民...
歌唱庆“六一”
乌海市人民公园美...
内蒙古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内蒙古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内蒙古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联系方式:0471-6659743、6659744、6659725。
电话:0471-6659725
传真:0471-6659744
电邮:news@nmgnews.com.cn
看看我在哪个考场
感受离首府最近的草原
 
“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
相约三月 媒花朵朵送祝福
网站介绍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网站工作人员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05-2009 内蒙古新闻网 All Rights Reserved.
内蒙古互联网新闻中心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或镜像。新闻热线:0471-6659725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51200600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507213 蒙ICP证:0900361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