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底,呼伦贝尔兴科农业协会会员王敬华、李乐涛、韩春文、周新河等农户,从海拉尔农垦集团莫拐农场购进5万多斤油菜种子,并于2010年5月初春耕。但到5月底,油菜种子基本没有出苗,造成直接经济损失高达900余万元。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除了上述兴科农业协会几位农户外,还涉及其他农户总共有10余户,涉及到大约10万余斤的劣质种子。
据兴科农业协会几位农户统计,他们直接经济损失高达900余万元。
据介绍,虽然莫拐农场得知此情况后,第一时间进行过抢救性补种,然而由于补种后的油菜出苗比正常出苗期晚了一个月,生长期短,秋收时造成亩产严重下降,而且收获的油菜含油量也低。
兴科农业协会的几位农户表示,从莫拐农场购买了同样的劣质种子播种造成损失后,莫拐农场给他们进行过分别的补偿和赔偿。但因为当时在种子交易时,农民并没有索取相应发票或收据,莫拐农场否认了种子的交易。
莫拐农场书记管延江明确表示:“我们农场根本就没有出售过种子,他们(农户)说的情况我不清楚。”
受害最严重家庭农场场长王敬华曾向呼伦贝尔市中院提出诉讼。然而由于当时没有开具购种子收据。莫拐农场对他们出售劣质种子坑农的事实矢口否认。
既然莫拐农场否认了出售种子一事,农民所说的免费补种的事实是否存在呢?
管书记回答:“我们虽然是国营农场,有一定的公益事业要做,但是像这样的事情是一定要收费的,而且这种工作我们称为‘跨区作业’,而且‘跨区作业’无论多远,只要不是我们的农忙时节,农场都会去作业,这并不是什么补种!”
一位在呼伦贝尔市鄂温克旗工作多年的干部说:“由于这里是边疆三少民族地区,历来民风淳朴,经济相对落后,维权意识淡薄。物物交换,钱物交易都很普遍,尤其是购物不开发票收据很常见。因此,给个别不法商贩违规,造成可趁之机,时有发生。”
呼伦贝尔农民所购买种子的农场大都没有种子的销售许可,属于非法销售。兴科农业协会希望能完善种子市场的制度,同时希望能够出台相应的保险制度,在种子出现质量问题的时候,能够规避种植风险。(辛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