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内蒙古新闻 - 国内 - 国际 - 文化 - 教育 - 旅游 - 美食 - 健康 - 汽车 - 楼市 - 娱乐 - 体育 - 道德法制 - 草原社区 - 草原家园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您当前的位置 :新闻中心 > 内蒙古新闻 > 媒体文萃 正文   
转播到腾讯微博
“最美女教师”张丽莉、“最美司机”吴斌
内蒙古新闻网  12-06-09 09:49 打印本页 来源: 新华社  
 

  ———连日来,全社会的目光凝聚在他们身上。

  5月8日,当失控的客车冲向孩子们的瞬间,黑龙江省佳木斯市第十九中学青年教师张丽莉一把推开两个学生,自己却被车轮碾压,造成多处骨折,双腿高位截肢;5月29日,一辆载有24名乘客的大巴行驶在高速路上,一块铁片从天而降,击碎大巴挡风玻璃,直刺司机腹部。在剧痛中,吴斌完成减速靠停、拉紧手刹等驾驶操作,在告诫乘客注意安全后,他躺下再也没有起来……

  这是一个平民英雄辈出的时代。从“最美妈妈”吴菊萍的奋力一托,到郭明义被誉为新时期的“雷锋传人”,再到今天的“最美女教师”张丽莉、“最美司机”吴斌,生命的亮度、道德的光芒又一次在神州大地闪烁绽放。

  中央领导同志和有关部门对他们给予了关注与慰问。人们蕴藏于心的爱被他们激发出来。张丽莉的病情牵动无数人为之祈福,吴斌的离世也掀起人们追思缅怀的热潮。

  有人这样说,张丽莉、吴斌击中了我们心底最柔软的部分。它让我们知道,就在我们身边有这样一些品格高尚、值得信赖甚至生死相托的人。我们可以安心地将自己的孩子交托给张丽莉这样的老师,将旅途中的生命安全交托给吴斌这样的司机。有这样一些人在,我们就会少些焦虑紧张,多些信任与快乐,生活就能更美好一些。

  这个时代,有救起3名落水者、自己却献出生命的“英雄大叔”李国喜;有放弃“体面工作”帮助麻风病康复者的大学生司占杰;有汶川地震后驰援灾区的十多万志愿者;有北京奥运会、上海世博会上百万青年人热情服务……今天,张丽莉和吴斌的大爱之举,再次体现了中华民族高尚的道德情操,诠释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丰富内涵,成为时代精神的缩影。

  关键时刻的抉择源于日常行为与精神气质。他们在危难时刻迸发出的美丽举动,不仅是人性的真实体现,更是一个人价值观的忠实演绎———

  “我是一个坚守良知的人,我将无愧于父母和老师的审视;我是一个品德高尚的人,我将乐于助人,做一个温暖他人的自己。”这是张丽莉制定的“班级公约”中的话。她的学生说:“张老师就是这样的人”;作为长运司机,吴斌安全行驶100多万公里,从未发生过交通事故,从未有过交通违章,从未接过乘客投诉。母亲得知儿子事迹后说:“我就知道儿子会这么做,我就知道……”

  从认真地对待自己的岗位做起,从内心生长出对职业、对责任的一丝虔敬做起,张莉丽和吴斌就是抱着一份阳光的心态,在最平凡的岗位上尽职尽责并充满热爱。

  关注本身就是一种力量。人们敬仰他们,是因为大多数人的血管里都流淌着道德的血液———

  我们的道德力量,来自父母的言传身教,来自教师的传道授业,来自社会大环境的影响,来自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熏陶。尽管今天的社会纷繁复杂,人们依然呼唤真善美。“最美女教师”“最美司机”的接连出现,再次标注了社会道义的高度,他们提醒着人们:善与美的力量始终是这个社会的浩然之气。

  正如中国伦理学会名誉会长、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陈瑛所说,人们对道德是有需求的,人心总是向善,善举播散开来,人们自然就凝聚起来。

  这是一块从来都不缺少爱的土地。“最美女教师”“最美司机”的背后,是党中央大力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让文明道德的旗帜在神州大地高高飘扬———

  从全国道德模范的年度评选到学雷锋活动的全国号召,再到各地政府对于感动人物和地方精神的宣传,用全社会的力量培育和谐健康的社会文明机体。

  从全国性的“感动中国年度人物”评选,到各地各部门的类似评选,人们看到了许许多多的高尚心灵;从重大灾难过后国人的救灾壮举以及志愿者行动,诸多故事屡屡催人泪下;正在更大范围内蓬勃兴起的民间慈善行为,也让人看到了众多人士的仁义爱心。

  “最美天使折断了翅膀,满地羽毛诠释了爱……”“最美女教师”“最美司机”等让我们敬仰,但还有更多“最美”的中国人,可能没有轰轰烈烈的事迹,但有着滴水长流的爱心,他们在日常之中默默践行着奉献奋斗的民族精神。

  有这样一句话:你所站立的那个地方,正是你的中国。你怎么样,中国便怎么样。你是什么,中国便是什么。张丽莉、吴斌等人的大爱之举,已传导给每个坚守善良大义的国人。它让人们看到,中国人从来不缺少一颗善良的心,更让人们看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正推动着中华民族的振兴和社会的发展。(记者隋笑飞)

[责任编辑 张慧 ]

考生轻松出考场
争当环保志愿者
宝宝跳起《最炫民...
歌唱庆“六一”
乌海市人民公园美...
内蒙古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内蒙古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内蒙古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联系方式:0471-6659743、6659744、6659725。
电话:0471-6659725
传真:0471-6659744
电邮:news@nmgnews.com.cn
看看我在哪个考场
感受离首府最近的草原
 
“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
相约三月 媒花朵朵送祝福
网站介绍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网站工作人员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05-2009 内蒙古新闻网 All Rights Reserved.
内蒙古互联网新闻中心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或镜像。新闻热线:0471-6659725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51200600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507213 蒙ICP证:0900361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