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里家底有多少?钱咋花的?地咋包的?村资产资源咋处置的?……在村头田间,经常能听到农民这样的疑问。不过在扎旗努文木仁乡杏花村,这样的现象已荡然无存。村民杨军说:“在土地排查,理顺和完善土地承包后,我们村集中地一年一承包,村里召开村民代表大会订底价,在承包底价基础上,大家可以竞包,村里没有优亲厚友的,现在村里有什么事都用那个‘五步法’,而且都公开、透明操作,大家都很满意。”
兴村根本——讲公开把好“三关”
杏花村位于扎赉特旗努文木仁乡所在地中心村北侧,耕地面积13426亩,总人口1918人,2011年人均收入5200元。人多地少但收入不少,到底是什么样的“家法”让杏花村村民的小日子过的如此红火?
“家”里的事全家人都有发言权。杏花村实行了村民代表常设制,以10-15户联名推荐选举的方式选举产生了19名村民代表,设立了村民代表会议执行主席,由村党总支书记兼任,负责主持召集村民代表会议,按议事规则讨论决定村里重大事项,把决策权真正交还给村民。为了保证参与决策权进一步落实,村里实施了民主决策“五步法”。即:党支部提议、村“两委”会商议、党员大会审议、村民代表大会决议,然后将决议和村委会实施结果及时公开,接受群众监督。而且为了保证对村委会执行情况的监督效果,村民代表会议下设了村民监督委员会,具体履行对村委会工作的日常监督职能。
“家”里的钱家人一起管。为了摸清家底,杏花村党支部严把“三关”对村级的“三资”情况进行全面清查,建立“三资”明白账。第一是清产核资关。采取先帐内、后帐外,先资金、后资产、再资源的办法,逐步逐项逐笔开展农村集体“三资”清查工作,不留死角。第二是公示认定关。将清查情况及时在村务公开栏公示,接受村民代表咨询、监督、审核,根据村民意见建议再进行核实,然后提交村民代表会议审议认定。第三是登记造册关。清理工作结束,公示内容村民无异议,并经村民代表签字认可后,分类汇总,登记造册,实行“一台帐两附件”管理模式。即建立“三资”台帐,全面反映资产种类、数量及经营使用情况,附上资产处置情况附件和有关会议记录、评估、招投标、合同等附件。每册台帐一式两份,一份由村委会保管,一份由乡“三资”代管服务中心保管。在“三资”管理过程中实行动态管理,根据实际发生的业务随时调整“三资”台帐数据,做到帐物相符。
家业兴旺重在节俭。居家过日子,科学理财是关键。为使村委会公章的使用合理化、合法化,建立“村章双监管”制度,即:村党总支书记和乡勤廉督导员共同监管。村委会指定专人负责盖章,村级重大事项盖章时要附村民代表大会会议记录,村级日常事项盖章时村主任、村书记联签审批方能盖章,无论是村级重大事项还是村级日常事项盖章时,都要填写使用公章审批备案表。乡政府驻村勤廉督导员每个月进行监督检查,并作好记录备案,保证村章正确使用。发现乱盖村章和不按规定程序盖村章问题,视情节进行问责,直至追究刑事责任。通过“三资一章”民主管理机制的建立,基本杜绝了腐败现象的发生,有效减少和预防了社会矛盾。
兴村法宝——讲民主不搞一言堂
既然是家里的事,那就应该敞开透明,对家里的任何成员都应一视同仁,来不得半点的弄虚作假。为了保证监督透明化,杏花村党支部坚决执行勤廉双述制度,并实施了村务公开,通过发放明白卡、宣传单,公开栏、广播等形式进行公开,让群众明明白白、清清楚楚。在此基础上,杏花村党支部积极探索对村级党务、政务、事务的有效监督形式。
“家长”要绝对公道。村民代表会议下设的民主监督委员会,将财务监督小组(民主理财小组)纳入监督理事会。民主监督委员会由3-5名村民代表组成,其中设理事长一名,实行任期制,与村委会平行且同期同届,其成员由村党支部提名,村民代表大会表决通过。民主监督委员会在村党支部领导下开展工作,有权列席或参加村“两委”会议;有权对不符合制度规定的“两委”决定提出废止建议,并交由村民代表大会表决。同时承担解疑释惑,化解矛盾,消除群众对村“两委”工作的误解,以及参与组织评议村“两委”干部等职能。
“家法要绝对公正”。好的家法就要认真的遵照执行。为使村级民主监督工作更加规范有序,村里还制定了村级民主监督实施办法,对监督内容、监督程序、责任追究等方面作出具体规定,以便于操作,保障基层民主监督到位。在村级民主监督办法中明确过失责任追究制度。对村“两委”领导出现管理上的过失行为,给予通报批评,责令作出检查,并限期改正;对不及时整改,造成不良影响或损害集体经济利益的,按有关规定给予纪律处分。对村民监督委员会成员履行职责不到位、监督不力,给工作带来不良影响的,除批评教育外,村“两委”可提议村民代表会议予以调整。从而促使监督组织和监督主体认真履行监督职能,保障农村基层民主监督工作健康发展。
杏花村的“家法”,使“家务”管理纳入规范化,实现了资金、资产、资源管理利用的最大化、最佳化,让村民直接参与到村级资金管理的全过程,实现村级“三资”管理公开透明,实现了村民参与决策,村民参与理财,村级财务定期公开的目的,密切了干群关系。(学文 永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