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内蒙古新闻 - 国内 - 国际 - 文化 - 教育 - 旅游 - 美食 - 健康 - 汽车 - 楼市 - 娱乐 - 体育 - 道德法制 - 草原社区 - 草原家园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您当前的位置 :新闻中心 > 内蒙古新闻 > 社会法制新闻 正文   
转播到腾讯微博
乘客默认问题依旧
 

  站在路上等车,坐在车里等路,打车很难,拼车很烦———

  7月10日,呼和浩特市市区突降大雨,旱城瞬间变汪洋,市民们一直诟病的拼车现象更加严重。记者趁高峰期随机采访了一些经常打车的市民,他们表示,由于不好打车,他们经常拼车,也经常“被拼车”。因为车费、路线、时间等问题与出租车司机产生分歧更是常事。

  7月10日8时左右,记者在新华广场附近看到,马路两边站着七八位打车的市民,看见出租车过来就急着招手,对于已经坐上乘客的出租车也不例外。多数途经此处已载有乘客的出租车都会停下来靠近,一个个询问市民去处。十多分钟的时间里,三四个人都拼了车。

  随后,记者也打了一辆出租车到通达南站,在行至民族饭店附近时,看到路边站着几位打车的市民,出租车司机没有经过记者同意,就停下来询问“去哪里”,却没能找到顺路的乘客。就这样,这名出租车司机看到路边有打车的就要停下来问一问。一路上,司机为再拉乘客共停了5次车。

  记者走访中发现,虽然单从低碳环保的角度来说,拼车有利于减少出租车的尾气排放。从方便市民、解决打车难的角度来说,拼车也算权宜之计。但出租车拼车还有许多现实问题亟待解决。比如:为了多收一笔车资,两人行、三人行的就有可能拼不上车了,司机会认为把座位占满,没了拼客空间,而有意拒载多人乘客。此外,部分司机在路况差、出租车供不应求时,会

  非拼不拉,人多不拉,这样反而会损害乘客的利益。交通高峰时,呼市街头打车难已经成了让人头疼的现象。站在路边,不管你是无奈还是焦急,不管你是挥手相迎还是顿足探首,就是等不来车,等来的往往又是已经有人乘坐的车,乘客在无奈之下渐渐选择了对拼车的默认。

  呼和浩特市运管局宣传科白美玲科长认为,呼市可以参考北京的做法:允许用车高峰时段、乘客集中地及特殊天气等情况下拼车,但要征得车上乘客同意。运管部门目前在处理类似乘客投诉事件时,调查清楚事件的真正原因后,将根据《呼和浩特市客运出租车管理条例》责令出租车司机双倍退还租费,并处500元以上1000元以下罚款,记营运违章一次。

  白美玲表示,拼车后的收费也可以具体化。针对不少乘客在合乘过程中因费用分担而激起矛盾的现象,她建议参考北京做法,合乘者各付共同路段的60%。虽然这一办法仍不能够完全切合实际,但事实表明,在道德约束的同时,此方法暂时可行。(记者 毛锴彦 实习生 杨晓慧 乌云图)

  【新闻链接】

  为缓解出行难,北京已出台了鼓励市民合乘出租车的政策,特别是在早晚高峰时段,合乘者各付共同路段车费的60%,并可以打印多份发票。如果是两人同时上车,但先后下车,那么先下车的乘客负担当时车费的60%,后下车的乘客负担合乘部分的60%车费以及单独乘坐路段车费。多人乘车付费方式以此类推。这样,司机、乘客都能从中受益。

  【评论】只需一个规范

  在呼和浩特市,出租车拼车现象越来越普遍。某些乘客对拼车持肯定态度,认为在得到他人同意的情况下,拼车能够缓解打车难;还有乘客对拼车感到厌烦,尤其对司机不征得乘客同意招揽其他乘客上车同行,更感到权益受到侵害。拼车是在交通拥堵等现实困境下乘客的一种无奈选择,具有现实需求,具有产生的必然性与合理性。目

  前看来,能否拼车已经不是问题,但有关拼车的法规制度亟待完善,监管也有待于跟上。否则,缺乏硬性制度和统一标准的约定俗成,必然损害消费者利益。10多年前制定的运输管理办法,肯定无法解决新出现的问题。我们能否效仿北京等大城市已开始施行的好经验好做法,制定拼车如何计费、如何出具发票、绕道怎么办等问题的相关规定,完善出租车运管机制。如果能够实现出租车有序合租,应该可以在不增加现有资源的情况下,适当缓解市民出行难,减少城市机动车尾气排放,缓解道路拥堵,一举多得,相关部门只需出台一个规范。(毛锴彦)

[责任编辑 赵静 ]

京蒙联手促就业
挑战
吉祥草原祝福香港
勇敢的鄂伦春
备足车辆迎接暑运
内蒙古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内蒙古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内蒙古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联系方式:0471-6659743、6659744、6659725。
电话:0471-6659725
传真:0471-6659744
电邮:news@nmgnews.com.cn
募捐支持“塞外粮仓”抗洪灾
四子王旗:祭敖包活动隆重举行
 
科学发展 成就辉煌——内蒙古新闻网专题
“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
网站介绍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网站工作人员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05-2009 内蒙古新闻网 All Rights Reserved.
内蒙古互联网新闻中心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或镜像。新闻热线:0471-6659725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51200600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507213 蒙ICP证:0900361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