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内蒙古新闻 - 国内 - 国际 - 文化 - 教育 - 旅游 - 美食 - 健康 - 汽车 - 楼市 - 娱乐 - 体育 - 道德法制 - 草原社区 - 草原家园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您当前的位置 :新闻中心 > 内蒙古新闻 > 农牧区新貌 正文   
转播到腾讯微博
一个没有庄稼的村庄——土右旗美岱召镇沙图沟村的生态致富路
内蒙古新闻网  12-07-14 13:59 打印本页 来源: 北方周末报  
 

  7月,正值农民们给庄稼除草、翻地的时节,但在内蒙古自治区包头市土右旗美岱召镇沙图沟村,却看不到农民忙碌的场景。因为在这个自治区级生态村里,没有一户村民种庄稼,取而代之的是各种各样的树苗。

  近年来,在全国农村掀起了轰轰烈烈的“生态村”创建活动。在这方面,沙图沟村始终走在内蒙古前列,2009年,该村被中央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委员会评为第四届“全国创建文明村镇工作先进村”。2010年,又被评为自治区级生态村,目前该村正在申报国家级文明生态村。

  每家都富了

  7月7日,在一条整洁的通往沙图沟村的小道上放眼望去,道路两侧全是绿油油的——不是麦田,而是一棵棵茁壮成长的树苗,间或还能在一片地里见到结满了青色果实的果树,偶尔飞过的鸟儿更是给这沁人心脾的环境增添了无限乐章。

  到了村口,几位年近古稀的老人正坐在大树下聊天,面前摆着几个装满大黄杏的纸箱。偶尔也会有私家车停下来,称上几斤杏后疾驰而去。

  “这几年,村子搞文明村、生态村,路面硬化了,路灯亮起来了,我们的生活环境好了,就连旅游业也带动起来了,大黄杏也更好卖了。”71岁的村民武保小告诉记者,他卖的杏分本地杏、兰州杏和山西杏3个品种。

  在武保小的家里,房前摆着20多盆盆景。筒子形的房屋内,摆放着两张大双人床、沙发电视、配套的餐桌椅,如果将它们用墙隔开,分明就是城里卧室、客厅、餐厅的格局。

  房子西侧是一片果园,里面有杏树、123苹果树,在一片空地上,还种了豆角、西红柿……

  “菜足够自己吃的。”武保小说,2006年,村里开始种植绿化用树苗,一亩地至少挣1万多元。他家一共有7亩地。

  “这几年,每家有几万、十几万的存款都是正常的。”村民董根对记者说。

  56盏太阳能路灯最“亮”

  武保小的家就在村口,继续往村里走,每隔几十米就有一个垃圾桶。村里的主街、小巷都是水泥硬化路面,每户村民的院墙外侧,都种着不同的植物,有的是花,有的是树。而且在院墙上,还写有“建设新型绿色村,构建社会主义新农村;开展环境卫生整治,营造清洁生活环境”的宣传标语。

  据沙图沟村支书董有威介绍,该村一共有2500多人,村里的民房建设是从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开始规划的,是标准的“井”字形。

  “从2003年开始,对几条主要街道开始硬化,目前,所有街巷路面都已硬化,大约5公里长。”董有威说。

  在村里走一圈下来,最显眼的要属傲然挺立在路边的太阳能路灯了。董有威告诉记者,村里共有56盏路灯,当时安装时,每盏费用是7900元,其中国家补贴2/3,1/3是村里向市旗两级政府申请的。

  “2007年以前,我们用电的路灯,只有在谁家有嫁娶的大事时才开一下,费用由有事的人家自己支付。后来,国家倡导建设新农村,也给了农村一些优惠政策,我们抓住这个机会更换了太阳能路灯。”董有威说。

  “太阳能路灯每天从21点亮到凌晨两点多,节能环保,还不用花电费,我们都特别喜欢。”村民董根说。

  硬件设施好了,在让村民感到舒适的同时,如何带来经济效益?

  沙图沟村紧靠京藏高速和110国道,且沙图沟村背靠九峰山、近邻美岱召庙、美岱水库,依山傍水,很适合发展旅游产业。在党支部的带领下,村里建起了农家乐,为村子迎来了更大的发展机遇。

  做大林果产业

  董根介绍,沙图沟村背靠九峰山,当初祖辈从山西走西口来到这里,发现山上有一沟水,便在这里安了家,慢慢变成了一个村子。每年耕作时,主要种植的是玉米、小麦。慢慢地,村民发现村里土地大部分为沿山坡地,受日照时间长、紧挨大青山等自然因素影响,气温和水土适宜果树生长,出产果品色鲜味美,但并没有广泛种植。

  直到上世纪90年代,我国通过《中国21世纪议程》,标志着中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确立,这一战略目标之一就是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

  而当时我国农业的发展正面临一系列严重问题:人均耕地少、人均收入低、农业经济结构不合理、农业环境污染日益严重……在这种严峻形势下,我国开始探索生态农业。

  在这个大背景下,沙图沟村开始调整生产结构,充分合理利用本地资源,保护农业生态环境,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协调发展,走出了一条生态致富路。

  “发展林果经济是出路。”这是村支部找专家对土壤检测后,与村民商议的结果。

  自此,果树从小院搬到了山坡,由党员带头变成了户户栽种。为了做大做强林果产业,村两委班子还成功申请注册了“沙图沟”商标,并将栽种品种发展到10多类,所有品种实现错期上市。

  2010年,村支部还在旗乡两级党委政府的大力支持下,成功举办了首届“金杏节”,仅观光采摘和精品包装外卖就将所有产出的“金杏”抢售一空,价格由过去的1元/斤提高到5元/斤,仅此一项就实现增收120万元,全年水果加种苗销售收入达1400万元,如今的“沙图沟”已成为远近闻名的林果“大品牌”。

  种植绿化用苗木

  近几年,村支部看到呼包鄂等大城市及城郊绿化任务大、生态建设工作紧迫,需用大量绿化用树苗,于是村民们开始大面积种植苗木,成为苗农。

  “种完树苗后,只需要浇浇水、打打药就行了,比种庄稼要省事儿。”武保小说。

  在董有威看来,村民由种庄稼到种果树,再到种苗木,利益的驱使是根本原因。以前一亩玉米纯收入最多500元钱,后来种果树一亩地能产杏2000斤,每斤按5元计算,每亩能挣1万元。而绿化用苗木中,山桃当年就可见效,一厘米粗的山桃树苗能卖0.8元/斤~1元/斤,能收入万元以上。柳树、松树的利润也是不菲。

  而且,2006年,村里开始大面积种植树苗时,种子和技术都是从东北引进的,几年来,村民们已经能熟练种植了,种子也都是自己家产的,不用出去买。树苗成活率能达到95%。

  “目前,已育出20多种苗木,全村6000多亩耕地中,除了果树就是苗木,没有一点庄稼。”董有威说,如今,沙图沟村的树苗已打开市场,每年春天都会有大车前来收购,主要销往鄂尔多斯、巴彦淖尔、乌兰察布以及山西等地。

  “我们要对市场进行调查,根据市场需求,种植各类树苗。”董有威说。(记者 董柏杰)

[责任编辑 哈丽琴 ]

京蒙联手促就业
挑战
吉祥草原祝福香港
勇敢的鄂伦春
备足车辆迎接暑运
内蒙古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内蒙古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内蒙古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联系方式:0471-6659743、6659744、6659725。
电话:0471-6659725
传真:0471-6659744
电邮:news@nmgnews.com.cn
募捐支持“塞外粮仓”抗洪灾
四子王旗:祭敖包活动隆重举行
 
科学发展 成就辉煌——内蒙古新闻网专题
“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
网站介绍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网站工作人员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05-2009 内蒙古新闻网 All Rights Reserved.
内蒙古互联网新闻中心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或镜像。新闻热线:0471-6659725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51200600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507213 蒙ICP证:0900361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