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战略,中国智慧引导中国未来
党中央、国务院从现代化建设的全局出发,作出了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战略决策,制定了国家科技发展的宏伟蓝图,全力推进创新驱动发展
2002年11月召开的十六大,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开启了中国现代化建设事业的新征程。
新征程面临新挑战。
国内,经济结构不合理、质量和效益不高等问题突出,能源资源和生态环境制约日益严重。连续20多年平均增速在9%以上的中国经济,能否继续保持平稳较快增长、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国际,新科技革命迅猛发展,不断引发新的创新浪潮,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更新换代的周期越来越短,既给我们带来难得的发展机遇,也让我们面临更加严峻的挑战。面对经济科技占优的发达国家,中国如何掌握发展的主动权?
党中央、国务院高瞻远瞩、审时度势,作出了响亮的回答——
科技实力决定国家命运。在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的今天,谁不重视科技,谁就要被淘汰。十几亿人口的现代化建设,是人类历史上最波澜壮阔的事业,必须充分依靠科学技术,支撑发展、引领未来。
国际竞争从根本上说是科技的竞争,是自主创新能力的竞争。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真正的核心技术市场换不来、花钱买不到,必须紧紧把握世界科技发展的趋势,抢抓机遇、奋发有为,加快自主创新,提高我国的国际竞争力!
国家智慧催生国家战略。2006年1月,党中央、国务院召开了新世纪第一次全国科技大会,作出了事关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局的重大战略决策——到2020年把我国建设成为创新型国家。
创新型国家建设,核心明确: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发展科学技术的战略基点,走出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推动科学技术的跨越式发展;
创新型国家建设,重点突出: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调整产业结构、转变增长方式的中心环节,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推动国民经济又快又好发展;
创新型国家建设,内容丰富: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国家战略,贯穿到现代化建设各个方面,激发全民族创新精神,培养高水平创新人才,形成有利于自主创新的体制机制,大力推进理论创新、制度创新、科技创新,不断巩固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
创新型国家建设,路线清晰:国务院专门领导小组带领2000多名科技界、教育界、经济界、企业界专家历时3年制定的国家科技发展蓝图——《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明确提出了“自主创新,重点跨越,支撑发展,引领未来”的科技工作方针,对我国科技发展做出了全面规划与部署。
国家战略蕴含国家智慧,国家智慧推进国家战略。党中央、国务院真正把科学技术置于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步伐铿锵有力、扎实坚定——
科技经费投入持续大幅增长。自2006年来,中国研发经费支出实现每年20%以上的增长,从当年的3000亿元,增长到2011年的8610亿元,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从1.42%提升到1.83%;
知识产权保护有力支撑。2008年6月,国务院把知识产权作为国家发展的战略性资源和国际竞争力的核心要素,颁布实施《国家知识产权战略纲要》,着力完善知识产权制度、促进知识产权创造和运用、加强知识产权保护、防止知识产权滥用,大幅度提升我国知识产权创造、运用、保护和管理能力;
科技重大专项强力推进。2008年底,面对国际金融危机的猛烈冲击,党中央、国务院作出科学判断:经济危机往往孕育着新的科技革命,谁能在科技创新方面占据优势,谁就能掌握发展的主动权,率先复苏并走向繁荣。2009年,国务院出台《关于发挥科技支撑作用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意见》,中央财政预算安排628亿元,加快实施高档数控机床与基础制造装备、大型飞机、新一代宽带无线移动通信网等11个科技重大专项,加快研发制约重点产业发展的关键技术,大力支持企业提高自主创新能力;
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培育。党中央、国务院敏锐洞察世界科技革命和新兴产业发展潮流,把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作为抢占新一轮经济和科技发展制高点的重大战略。2010年,《国务院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出台,就重点培育和发展节能环保、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等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作出全面部署,全力予以推进;
农业科技摆到更突出位置。2012年初,中央一号文件首次以“加快推进农业科技创新”为主题,明确指出,实现农业持续稳定发展、长期确保农产品有效供给,根本出路在科技;必须紧紧抓住世界科技革命方兴未艾的历史机遇,坚持科教兴农战略,把农业科技摆上更加突出的位置,下决心突破体制机制障碍,大幅度增加农业科技投入,推动农业科技跨越发展,为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农村繁荣注入强劲动力……
凝聚着中国智慧的自主创新国家战略,正激励亿万人民释放更加绚烂璀璨的中国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