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访刚刚实现“村改居”的呼和浩特市赛罕区巧报镇大台什村,村民王温老人分外高兴:“俺刚拿到更换的非农业户口本,咱也能享受市民待遇了!”“嗯,我们彻底告别了脏乱差的平房区,住到移民新区,俺们家兄弟姐妹一大家人分到了7套100平米左右的楼房,享受着优质的社区及物业服务,生活环境变好了,生活质量也提高了。俺们还入社保、养老和医疗保险,彻底没有后顾之忧了!”村民米秀也忍不住感慨几句。
怪不得在巧报镇流传着这样一句顺口溜:“村民身份整体转换,社会保险整村参加,承包土地性质不变,集体资产入股继承,村民变市民,后顾无忧我看行。”记者了解到,赛罕区至今已有大台什、小台什、双树、西喇嘛营、后不塔气等16个城中村完成了“村改居”工作,共有8123户21796名村民变为市民,以前的村委会也正式更名为居委会。
西把栅乡一位村委会主任赵三子介绍,“村改居”后,村民原有的承包地性质不变,仍可继续种植,将来征地时承包者还可以领取补偿款。村现有的集体土地及资产将成立股份资产管理公司,村民以入股的方式成为公司股民,股份还可以继承;社保、医保、低保及养老保险均按照城镇居民标准发放,整村参加失地农民养老、医疗保险统筹。另外,村民子女在上学、升学及参军转业等方面也与城镇居民享有同样的待遇。
“村改居”后,不光是物质上收益,村民的精神文化生活也丰富多彩起来。在西把栅乡东鼓楼村,文体活动室里挤满了下棋的、打乒乓球的、阅读书籍的村民。夜幕降临后,吃过晚饭的村民三三两两汇聚到戏台前的广场上,伴着LED大屏幕播放的音乐,翩翩起舞。此外,LED大屏幕还会播出一些政策、法规及村里的通知。
随着城市建设和城中村改造步伐的加快,“村改居”工作已成为城市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到今年年底,赛罕区将完成23个行政村的“村改居”。(记者皇甫秀玲 通讯员王文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