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日,呼和浩特市新城区毫沁营镇下新营村的居民刘先生向记者反映,他所居住的区域有2000多户居民,而这片区域已经停水3个多月了,收费员也有好几个月没露面。在这段时间里,居民饮水主要靠从外面购买,还有人靠接雨水度日……
当日下午,记者在毫沁营镇下新营村看到,每户居民家中都有七八个水缸和水桶,据村民讲,这些水缸、水桶都是用来接雨水的,以供日常使用。记者看到,水缸里储藏的雨水中有许多沉淀物,缸壁也长出了青苔,这些水就是居民用来洗菜、洗衣服的生活用水,而记者拧开居民家中的水龙头,却一滴水都没有看到。村里的居民刘文军告诉记者,他们居住的一片区域是下新营村村委会建造的,大部分是小二楼,也有一部分平房,这里居住的主要是外地人,大约有2000多户,目前都陷入停水的困局。据村民告诉记者,之前水就断断续续,时有时无,到了4月5日后,2000多户人家就再也没来过水。
“现在用水量大的商户,主要靠从外面的水车买水,1桶水60元,一个饭店尽量节省,也只能用两三天。而普通人家则很少舍得花钱买水,都是提着小桶,去很远的工地提水回来。”刘文军告诉记者。
随后,记者又来到67岁的刘占清老人家中,刘占清将好几个水桶摆在院子里,告诉记者:“下雨天,我们就是这么接水的,还好今年雨水多,我们可以接雨水生活。”居民刘镜华告诉记者,这几个月,她们主要是靠接这些雨水洗衣、洗菜,用水都是反复循环利用,用了多次都舍不得倒掉。居民李官相提着2个蓝色的水桶告诉记者:“一桶水大约可以装40斤,我们舍不得买水,要走很远的路,去工地上接2桶水,两个人省点可以用四五天。”
对于为什么停水这么久,居民说法不一。许多居民反映,村里的水费征收工作一直是由一位姓胡的村民来管,自从停水后,村里的人就再也没有见过他。记者拨通了胡姓村民的手机,他告诉记者:“我不是不想收水费,那边水供不上,断断续续的,到夏天干脆就停水了,所以就不用我收水费了。”他表示,2007年开始他就负责下新营村的水费征收工作。当时,下新营村为这里的居民从公交五公司附近的管网接了自来水,自来水接通以后,水一直是断断续续,他曾作为村民代表,多次与自来水公司交涉。
对此,呼和浩特市自来水公司生产调度室主任张孔飞介绍:“公司领导非常重视这些居民停水的情况,并于8月2日由副总经理带队去现场进行勘察,初步断定是由于水压不足造成停水。因为那个地方几乎是呼和浩特地势最高点,夏季水压不足的情况下很难供水,但秋季和冬季的供水基本可以保证。”对于这种情况,呼和浩特市自来水公司初步制定了两个方案:对润宇家居附近的加压站进行扩容,增大供水,这个可以在1个月到1个半月内完成;如果增大供水不能解决问题的话,自来水公司将考虑在局部建立小型加压站,弥补水压不足的问题。张孔飞也表示,虽然建加压站确实是有效的方法,但是建加压站涉及到批地、购置设备、做规划等方方面面的工作,不是一时可以完成的工作。(实习记者 王树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