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里不但有了文化活动室,有的村还建起了文化广场,村民读书、看报、文体娱乐有了去处;长久以来“靠天吃饭”的坡耕地,因为有了深水井,变成了增收田……
连日来,记者在兴安盟农村采访,耳闻目睹了农牧民生产生活发生的变化,而这些变化,许多缘于财政“一事一议”奖补项目的实施。
“一事一议”改变了农牧民的生产生活环境,同时也改变了他们的思想观念。乌兰浩特市卫东办事处先锋村东西走向的主街原来是“泥水路”,农户的院墙也参差不齐、破烂不堪,门口堆的不是垃圾就是粪堆。“我们村的变化可大了!现在大家都自觉把垃圾倒到村外去,粪堆也挪走了,家家都比着呢,谁也不好意思乱整。”何国军道出了村民的共同心声。
扎赉特旗音德尔镇丰源村坡耕地居多,因为浇不上水,正常年景玉米亩产也就六七百斤。
附近的村子因为土地平整早些年就搞了农业开发,玉米亩产接近2000斤,这让丰源村的农民很眼馋。2011年,丰源村争取到了“一事一议”奖补项目,打了40眼井,当年每亩玉米增产500多斤。见到了效益,没有参与打井的村民纷纷找到村干部,要求也参加“一事一议”项目。
3年间,兴安盟共实施“一事一议”财政奖补项目841个,覆盖382个自然村,总投资5.4亿多元,使112万余农牧民从中受益。(记者 胡日查 通讯员 马也 武颖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