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内蒙古新闻 - 国内 - 国际 - 文化 - 教育 - 旅游 - 美食 - 健康 - 汽车 - 楼市 - 娱乐 - 体育 - 道德法制 - 草原社区 - 草原家园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您当前的位置 :新闻中心 > 内蒙古新闻 > 赤峰新闻 正文   
转播到腾讯微博
赤峰市现代农业建设使农民胜券在握
内蒙古新闻网  12-08-13 20:30 打印本页 来源: 赤峰日报  
 

  连续数十年蝉联赤峰市第一产粮大镇桂冠的翁牛特旗桥头镇,今年由于农业基础设施不断加强,科技含量不断增加,抵御各种自然灾害的能力不断增强,农作物长势喜人,农民群众喜上眉梢。类似因农业综合实力提高使农业生产年年胜券在握的乡镇,在我市数不胜数。十七大以来,在市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我市把保持农业农村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作为首要任务,围绕稳粮、增收、强基础、重民生,进一步强化惠农政策,增强科技支撑,加大投入力度,优化产业结构,推进改革创新,农业生产实现又好又快发展。

  农业综合生产能力进一步增强。十七大以来,全市农作物年均播种面积1599.8万亩,比2006年增加55.8万亩,粮、油、糖、菜种植面积和产量都大幅度增加。全市粮食年均种植面积1277万亩,年均总产69.65亿斤,分别比2006年增加94万亩和6.68亿斤,增长7.9%和10.6%。其中,2011年全市粮食作物播种面积为1340万亩,总产量达到87亿斤,分别比2006年增加157万亩和24.05亿斤;油料年均种植面积108.8万亩,年均总产2.15亿斤,分别比2006年增加26.6万亩和0.77亿斤,增长32.36%和55.8%;甜菜年均种植面积为22.6万亩,年均总产量为11.57亿斤,分别比2006年增加2.4万亩和2.88亿斤,增长11.88%和33.14%;蔬菜年均种植面积年均产量69.38亿斤,比2006年增长52.4%,其中2011年蔬菜产量达到87.64亿斤,比2006年增加42.11亿斤。

  种植业结构进一步优化。近年来由于市场需求的不断加大,市场价格的不断攀升,比较效益的提高,我市优质高产作物种植比例逐年增加。蔬菜、油料等经济作物种植面积及产量连续创新高,为全市农民收入水平的提高奠定了基础。以玉米、水稻、马铃薯为主的高产优质粮食作物种植面积逐年扩大,为全市粮食稳定增产起到重要的作用。2011年全市高产粮食作物种植面积为815.5万亩,占全市粮食作物播种面积的60.86%,总产量达到69.48亿斤,占粮食总产的79.84%。

  农业科技支撑能力进一步提升。十七大以来,我市进一步加大农业科技投入,推广普及高产适用技术,促进了农作物单产水平的提高。结合国家和自治区粮食作物高产创建活动,重点推广了玉米“二增八推三提早”综合高产栽培配套技术、马铃薯“两增五推”综合高产栽培配套技术和自治区“五大作物五项核心技术”,充分挖掘全市粮食作物增产潜力,辐射带动了全市农民科技意识和科学种田水平的整体提升。全市农作物优质高产高效品种推广面积不断扩大,品种试验数量和质量取得长足进展,全市主要农作物良种覆盖率由2006年的93.2%提高到2011年的96%,新品种应用率由33.5%提高到36.5%。种子精选加工率为100%。玉米、高粱“两杂”种子统供率、包衣率均达到100%。

  农业基础设施和社会化服务条件进一步改善。测土配方施肥面积不断扩大。2011年全市完成测土配方施肥1326万亩,比2006年增加1122万亩,实现了全市范围内测土配方施肥全覆盖。十七大以来,重大植物疫病防控体系建设进一步加强。截至2011年底,全市建立和完善病虫害测报点41个,组建专业化病虫害防治队伍258支,队员达到2720人。为农民提供信息服务的力度进一步加强。2011年底,全市旗县区建农牧业信息网站达到22家。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建设成效显著。2011年底全市种植业专业合作社已达950多家。

  现代农业初具雏形。为了规避自然灾害影响,促进我市农业实现高产高效,十七大以来,我市加快现代农业建设步伐,现代农业发展进程明显加快。设施农业建设成效显著。我市把设施农业建设作为调整农业结构、增加农民收入的重大战略举措,作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切入点来抓。十七大以来,全市设施农业年均总面积为55万亩,比2006年增加27.3万亩,其中2011年全市设施农业面积达到71万亩,比2006年增加43.3万亩,处于自治区领先水平。玉米膜下滴灌及玉米双垄沟播技术的迅速推广,为我市以高产、高效、节水为主要内容的现代农业开辟了新的模式。2011年全市完成玉米膜下滴灌108万亩,推广玉米全膜双垄沟播23.9万亩。(记者邵涌河)

[责任编辑 李中锋 ]

少数民族文化旅游...
美丽的草原奇峰
军民一家亲 共谱鱼...
星光闪耀乌兰察布
抢险
内蒙古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内蒙古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内蒙古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联系方式:0471-6659743、6659744、6659725。
电话:0471-6659725
传真:0471-6659744
电邮:news@nmgnews.com.cn
赤峰“塞上江南”稻花香
万寿菊盛开科尔沁沙地
 
科学发展 成就辉煌——内蒙古新闻网专题
“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
网站介绍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网站工作人员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05-2009 内蒙古新闻网 All Rights Reserved.
内蒙古互联网新闻中心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或镜像。新闻热线:0471-6659725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51200600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507213 蒙ICP证:0900361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