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讯 8月17日,内蒙古医院口腔科的病房内一片依依不舍之情,两名重度唇腭裂孤儿经过精心治疗康复出院,陪伴了孩子11个日夜的志愿者们不禁洒下喜悦与惜别的泪水。
本次康复出院的两名小患者来自乌兰察布市儿童福利院,全都不满一周岁。由于师资力量有限,乌兰察布市福利院的老师在将孩子们送到医院后不得不返回工作岗位,因此,内蒙古医院必须对患儿实施全程无家属陪护护理,而这在内蒙古医院尚属首次。
8月6日,两名小患者抵达医院,当晚便开始发烧,原本3天的治疗时间因此延长为11天。为了能给患儿提供细心周到的照顾,内蒙古医院紧急动员,通过多种渠道征集志愿者,最终45名医院职工与7名医学院在校生组成一支志愿服务队,分三组对患儿实施24小时的监护。
在这些志愿者中有经验丰富的老护士,也有许多年轻的80后,甚至是90后,这些年轻的志愿者们在老护士们的帮助和指导下,迅速掌握了婴儿护理的技能,为患儿冲奶粉、喂奶、换尿布、洗尿布。由于两名患儿属重度唇腭裂,喂奶也成为了一件困难的事情,志愿者们要拿着小勺一点一点地喂,经常一喂就是一小时。
临行前换尿布,大家齐上阵。
除了喂奶,换尿布和洗尿布也让年轻的志愿者们犯难。“刚开始的时候觉得换尿布挺脏的,不乐意换,”来自内蒙古医科大学的小辛同学说,“不过后来慢慢就习惯了。”这些刚开始嫌尿布脏的大学生们放弃了假期照顾患儿,虽然有轮班制,但他们却几乎整天陪伴着患儿,“因为我们放心不下这两个孩子。”这些大学生志愿者在父母眼中尚是孩子,但却已在十余天的志愿服务过程中体会到了责任。

出发前的大合影。
经过精心的治疗和呵护,两名患儿术后恢复良好,据医生介绍,他们今后在外观与功能上与正常孩子都不会有太大的差异。当乌兰察布市儿童福利院的工作人员再次见到孩子时,都为孩子们的变化感到欣喜,不住地说着“变漂亮了”。而在另一边,志愿者们却不舍地抱着孩子,男志愿者扭过身去擦拭着眼睛,女志愿者们则哭红了眼眶。从病房到大门短短的距离,志愿者们送了一程又一程,直到载着孩子们汽车已经离去,他们仍然久久的不愿离去……(内蒙古新闻网 范悦怡 摄影:狄原)
护士为患儿清创。

再让姐姐抱一下。